出土的精美銅器。
研究發現,銅器的材料來自大冶古銅礦。
古代的青銅材料
來自湖北大冶銅礦
喬家院墓地發現大量青銅器后,專家們對喬家院的青銅器進行了全面的研究。除了銘文、時代、國屬之外,這些青銅器的鑄造水平、青銅材料來源都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青銅器的原料來源,是一個很復雜的研究課題。專家們利用微量元素去蹤法,來探討青銅器礦料來源,即將喬家院的青銅器的微量元素,與同時期的古代銅礦的微量元素進行比較,從而找出青銅來源。經過大量的采樣和比對分析,專家們終于找到了答案——喬家院墓地的青銅材料來源于湖北的大冶銅錄山古銅礦。
大冶銅錄山是一處從西周(公元前11世紀至8世紀)至西漢(公元前5世紀至2世紀)的古礦井遺址,是迄今中國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時間最早、冶煉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一處古銅礦遺址。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觀后贊嘆不已,并譽之為“這是中國繼秦始皇兵馬俑后一奇跡”,“可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據估計,從周代至漢代,銅錄山共冶煉了8萬至10萬噸銅,迄今這個銅礦還在為國家的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除了青銅來源之外,學者還對銅器鑄造地進行研究。專家們分析古麇國地處我國南北兩大文化板塊結合部的漢水中上游地區。春秋戰國時期,這里既受荊楚文化的熏陶,又有巴蜀文化浸潤,更有秦隴文化的滲透,還有氐羌文化的遺存。各方文化匯聚于此,對麇國青銅器的鑄造增添了不確定因素。
專家們為了搞清楚麇國青銅器的文化性質,選擇從青銅器的鑄造入手,其方法是將青銅器陶范內的泥土進行分析。由于在鑄造青銅器時都會用泥做成陶范,而做陶范時一般使用的都是當地的泥土。學者通過分析陶范內的泥土成分,就可以找出青銅鑄造之地。
現代科技再次發揮了神奇的作用。專家們通過研究和分析,確定了麇國人在選用了大冶銅錄山的青銅后,并沒有將原料運回麇國,而是選擇在楚國的某一個地方,即黃陂的盤龍城,在那里鑄造好了之后,再將成品的青銅器運回到麇國。
先進的鑲嵌技術
春秋時期就已使用蜂蠟
在喬家院墓地里,專家們發現了古麇國另一項神奇的工藝技術——使用蜂蠟粘結東西。這個工藝技術是在研究墓地出土文物——綠松石青銅劍時發現的。專家們在對青銅劍的精美發出贊嘆之時,也十分好奇綠松石飾品是怎樣鑲嵌在寶劍上,歷經了二千年風雨仍然沒有脫落。專家研究發現,這個粘結材料主要成分就是蜂蠟。根據這一結論可以確認我國先民在春秋中晚期使用了蜂蠟這個事實,也是目前所見國內最早的蜂蠟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