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鄖西在線)“七夕在中國,天河在鄖西”,有天河,就有牛郎織女的傳說。鄖西天河是愛情圣地,是七夕文化的發源地和傳承地,是牛郎織女相會之地。漢江沿鄖西縣境穿行近百公里,天河與漢江相匯在鄖西境內。天河臨漢水,即天漢之意,鄖西是世界上唯一的漢水連天河之地,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條與“牛郎織女”傳說中的天河重合,在鄖西有很多的七夕文化資源,能找到牛郎織女神話故事里的地形原貌,留存了許多的古跡和傳說都與牛郎織女故事相吻合,如“石婆婆”、“石公公”、“牛郎廟遺址”、“娘娘山”“牛郎山”和“織女山”等,這些都被鄖西人祖祖輩輩認為是牛郎、織女的化身。而在天河上游的河中間的一塊兀立的巨石 “金釵石”,傳說是王母娘娘拔簪劃天河時遺落在此的金簪化石。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在民間成為風俗。天河東邊是楊家河、歸仙河,西邊是美女河、仙河,正好與天象對稱。為此,根據自然地貌特征、山石實物、人文地理遺存古跡、史料文獻和民風習俗、專家論證等各種確鑿的佐證,都充分的印證了鄖西天河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地方。
挖掘天然人文資源 開發七夕文化元素
鄖西作為鄂西北一個山區貧困縣,沒有強大的工農業及第三產業做支撐。同時,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的地區,鄖西又不能發展污染大稅利高的工業,沒有突破,沒有創新,那么鄖西就永遠地貧困下去嗎? 就在這時,新任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在調研中敏銳地發現了這個“七夕文化寶藏”。鄖西突然醒悟了,一個潛在的文化資源可以挖掘利用,而這種生態文化產業發展是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關乎民生的工程,對于鄖西,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經濟的開發,能夠就地取材,造福一方人民,這才是重要的。
開發七夕文化不僅能美化環境,而且有利于發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提升鄖西人氣,以此為突破口,更好地解決發展和民生問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鄖西的決策者頭腦是睿智的,毅然決定實施開發七夕文化大戰略,在這極具戰略性、前瞻性思路的帶動下,鄖西開發七夕文化決策引起了廣泛關注,贏得了上級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鄖西天河七夕文化已被列為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重點項目和全省“一縣一品” 文化項目予以支持,“天河的傳說”已被列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爭取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鄖西縣挖掘天然人文資源 ,開發七夕文化元素,毫無疑問地開發帶動其它經濟產業發展,基礎是農業,重點是旅游產業。更多的人在享受一場文化盛宴的同時,增加了人民的福祉。
打造七夕文化品牌,實施旅游立縣戰略
打造七夕文化品牌,鄖西擁有天然的資源秉賦,優勢得天獨厚。由此,鄖西人信心更加堅定,加速推進旅游立縣戰略,已成為鄖西全縣上下的共識。為此,鄖西縣委、縣政府決定實施“旅游立縣”戰略,深度開發七夕文化,大力推進旅游立縣、工業強縣、農業穩縣、人才興縣、城建靚縣。在旅游立縣戰略中,建好新縣城是鄖西縣實施旅游立縣戰略的重要突破口和平臺,鄉鎮看縣城,縣城看變化,只有建好新縣城,才能引領、帶動、促進鄉鎮旅游產業,推動整個旅游戰略。
面對機遇和挑戰,縣委、縣政府科學論證,制定了2009年─2030年《鄖西縣城市總體規劃》。新縣城的核心理念是:全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加速建設湖北新門戶。新縣城的定位和總體目標是:旅游城、生態城、宜居城。以縣城為龍頭,全縣總體的發展格局是:“一主兩副三城,兩帶兩級三分”,“一主”,即以縣城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旅游中心;“兩副”,即以上津柳州古城、觀音長利古城為副中心;“三城”,即在縣城內重建柳州城、長利城,與縣城一起形成三座城池。“兩帶”,即沿高速公路城鎮帶、沿漢江城鎮帶;“三級”,即按照主副中心城鎮、鄉鎮集鎮、村莊三個層級布局;“三分”,即全縣人口分布按縣城、鄉鎮、村莊各三分之一的布局。
鄖西縣委書記、縣長胡俟他用了簡單的“五個三”,形象地概述了縣城總體規劃的靈魂與綱要,即一個縣“三座城”(鄖西縣城、古長利城和平陽城);形成“三個廣場”(天河廣場、七夕廣場、美女廣場);包裝“三個4A級景區”(中國小九寨、中國小雁蕩、中國小長安);展現“三個最”(最大的金牛長18米、最大的人造月亮20米高、最高的織女雕塑高13米);達到“三個國標”(中國重要旅游目的地、婚旅之城、約會之鄉)。
當前,鄖西正依托深厚的七夕文化資源,用七夕文化將縣內的旅游資源整合起來,即:加快構建以天河為軸心,把五龍河建成“中國小九寨”、龍潭河建成“中國小雁蕩”、上津古城建成“中國小長安”。把鄖西縣建成“約會之鄉”,把鄖西縣城建成“婚旅之城”、“文化名城”,把天河建成“愛情之河”。努力把鄖西建設成為中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西安至武當山黃金旅游線上的重要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