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在國家有關專家的親切關懷和省、市、縣領導的重視支持下,湖北省十堰市詩經尹吉甫文化研究會、十堰市民俗學會和湖北詩經尹吉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致力于詩經尹吉甫文化的收集、挖掘、整理和研究,努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詩經尹吉甫文化呈現出八大亮點。
——房縣是尹吉甫故里,是詩經的重要源頭之一。多年來,十堰市民俗學會會長、十堰市詩經尹吉甫文化研究會會長袁正洪同志先后到山西平遙、河北滄州南皮、四川瀘州和多次深入房縣等地考察,撰寫了《尹吉甫房陵人考》系列文章達34126字,研究論證表明:尹吉甫,房陵人(現湖北省十堰市所轄房縣),仕于周朝,征戰于山西平遙,河北滄州南皮,食邑房,卒葬于房,其子尹伯奇故亊傳說于湖北房陵(房縣)和四川瀘州。
中國詩經學會會長夏傳才教授高度重視,曾于2009年11月給袁正洪賜教,要求研究“二南”?!?詩經·二南》是漢水汝水流域的民歌,以河南陝縣為界,陝以東河南洛陽、南陽、湖北襄陽等以東為周南;陝以西漢中、安康等為召南。袁正洪和張炳華等用八個月的時間,通過深入考察和將二南逐篇逐句逐字與房縣民俗進行研究表明:房縣是承東啟西之地,是“詩經·二南”交匯地,撰寫的“詩經二南與尹吉甫故里房縣民俗的傳承遺風” 9278字、“詩經著名作者尹吉甫故里房縣是《詩經•二南》交匯地域考” 22189字,合計:31467字。
《詩經·二南》是漢水汝水流域的民歌,房縣九道鄉陰峪河、平渡河,中壩鄉獐腦河,門古寺鎮羊岔河是漢水流域第一大支流堵河的源頭,房縣東部尹吉甫鎮和五臺林場境內的古南河也是漢水流域的一條知名支流的源頭,是詩經民歌采風地,從而為房縣是《詩經》的源頭之一提供了理論依據。以及《詩經》中提到的動植物共338種,其中,植物175種,動物163種,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藥用植物、芳草、野菜及野生草木《詩經》中記載的動植物房縣基本都有。
《詩經》開篇“關雎” 民歌與房縣境內古有雎山和兩條雎(沮)水河有關。袁正洪、張炳華、李勝男等撰寫了“詩經關雎與房縣沮水民歌考”(18244字)。
尹吉甫是詩經周宣王中興時詩經的總編纂人,是詩經的采風者,亦是被歌頌者,尹吉甫故里房,房陵民歌對他有有一定影響,編纂詩經是有所目的和影響的,詩經與尹吉甫故里是有淵源關系的
以及房縣歷代文人對沮水有詩賦、房縣民俗與詩經相緣是解譯詩經二南民歌的“活字典”、千古詩經民歌至今在千里房縣民間傳唱。
上述研究得到中國詩經學會名譽會長、河北師大教授夏傳才教授的充分肯定并為房縣題字:“尹吉甫故里”、“ 詩經之鄉”。
——古周朝有釆獻詩制度,尹吉甫是周宣王時《詩》的總編纂者引專家高度關注?!对娊洝?,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对娊洝肥珍浟宋髦艹跗谥链呵镏腥~(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大約五百年多年的305篇詩歌作品,西周太師尹吉甫何以被稱為周宣王時《詩》的總編纂者?袁正洪經研閱《詩經》和相關史書,深入尹吉甫籍里及其征戰的山西大原等地考察探討研究認為:“古周朝有采獻詩制度,由太師負責編纂《詩》,《詩》作為古周朝教科書,在上下五百年間,不同時代有不同主編,這好比我國從1949年解放至現在中國史綱、中國文學史等課本,有多人擔任主編。西周太師尹吉甫是周宣王時代《詩》的總編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