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rgapp"><menu id="rgapp"></menu></object>
  • <big id="rgapp"><nobr id="rgapp"></nobr></big><th id="rgapp"><option id="rgapp"></option></th>

  • <code id="rgapp"><small id="rgapp"><track id="rgapp"></track></small></code>
  • <th id="rgapp"></th>
    <strike id="rgapp"><sup id="rgapp"></sup></strike>
    <tr id="rgapp"></tr>

    清朝竹山曾存在一個副地級建制的機構“白河廳”

    時間:2017-03-25 10:13 來源:十堰晚報     進入數字報 我要爆料

    竹山柳林白河口。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蔣輝 通訊員 明安生 王素冰

    在竹山境內的古鹽道上,有一個重要的集散地——柳林鄉白河口。清代,這里曾存在一個副地級建制的機構——白河廳,而且一設就是44年。清代為什么要在白河口設廳?后來又為何裁撤?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探訪。

    白河口屬三省邊地

    白河口,距竹山縣城120公里,北至平河口15公里,經大平渡鐵峪口可到房縣;西由公祖河走70公里至柳林,抵竹溪縣向壩,與桃園相連;向南110公里經羅漢、下甕子至青龍坡、張公橋,與重慶巫溪縣大寧、大昌之路相交會,境內重山疊嶂。

    同時,白河口是洪坪河與屏峰河交匯處,也是房縣與竹山的交界處,更是堵河流域一座重要的碼頭,挑鹽人在這里下水上岸,歷史上曾在此地設置北巫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白河口可謂是三省邊地,明清時期人員復雜。從荊襄流民起義以來,經歷白蓮教起義、湖廣填四川等,山中流民云集。流民們在山中開礦辦廠,人員越聚越多,成分復雜,僅挑鹽的隊伍就十分龐大。

    古時,這里的山民肩挑背扛販買食鹽,在冬春交替之際,人數可達數千人。山民經常拉幫結派,賭博滋事,土匪稱為“閑打浪”。如何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理,成為地方官員最頭疼的事。

    1821年設副地級機構白河廳

    時任地方官員提議,湖北邊境應改設文員以資治理,可是官府定址在哪里呢?幾經考慮,最終選定在竹山白河口。

    為何選在這里呢?清代嚴如熤編輯的《三省邊防備覽》一書給出了答案,“(三省邊地)中間高山深谷,客民雜處,最易藏奸??h治相距較遠,地方官實屬稽察難周。今察看情形,竹山之白河口為適中扼要之地。”

    根據史書可知,當時在白河口添設了撫民同知一員,并設學官、照磨各一員。決定將德安府(今湖北安陸)通判(“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稱,州郡官的副職)改任白河口撫民同知。

    同時,將德安府司獄改為白河口撫民同知照磨,管司獄事務;將??悼h訓導裁撤,改為白河口同知訓導,并將房縣九道梁巡檢統歸新設的白河口同知管轄。

    這是發生在清道光元年(1821)的事。白河廳管理范圍包括今天 的竹溪豐溪、雙橋、向壩,房縣九道梁,神農架(清屬房縣),竹山南部、巫溪北部一帶,白河廳一設就是44年。

    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后,清廷的主要矛盾轉向東南沿海,陜鄂川這一帶的匪患形勢趨好,方才裁撤。

    明清以來第四個高級別特別行政區

    長期以來,人們誤認為白河廳就是一個相當于派出所的機構。其實,它是“文員”建制,而且是副地(廳)級建制。

    這需要從三個方面來理解,首先要理解“廳”。清政府在一些偏僻地區實行移民開發,派駐分府(含同知、通判),又劃定邊界,因而形成一級政區,在這些新開發區最初設立的機構稱作“廳”,大約相當于今天的開發區之類。但其中“廳”與“廳”的級別不同,有散廳與直隸廳之別:散廳其長官為通判,與散州、縣同級;直隸廳長官為同知,與直隸州、府同級。

    “同知”全稱叫“同知州事”,同知是正五品,屬州里的二把手。同知一職始于宋代,明清時期一般為知府、知州的佐官,用現今的話說即副職級,通常分掌督糧、緝捕、江防、水利等,分駐指定地點。算文職外官,也就是今天的副廳級干部。

    “撫民”與“督捕”區別很大。在清代,“撫民”這個頭銜基本就表示是“廳”的行政長官,廳長官中還有理事、海防、督捕(捕盜)銜。“廳”的撫民同知雖為地方長官,但屬于次于府的機構。同知或通判雖有很多種,但一旦正式掛上“撫民”或“理事”二字,就轉為正式政區,蓋撫民同知方為正印官(主管)。

    綜上可知,白河廳屬副地(廳)級。雖然“廳”有縣級和地級之別,但白河廳設“同知”。只有直隸廳才設“同知”,另外同知、撫民、督捕均為副地(廳)級干部的稱呼。但白河口不管縣,白河廳的下屬官吏則比照縣級機構配置,只是“一把手”按副地級職位高配,目的十分明顯,就是在必要時方便整合協調周邊各縣的力量。

    遍覽史料可知,白河廳是十堰境內自明清兩代繼設省級鄖陽撫治、中國最早特區——武當山皇室家廟、鄖陽府以來,第四個高級別的特別行政區。如今,白河廳早已成為歷史,白河口早已回歸寂寞。只能從省民協設立的 “堵河源文化生態保護區”,和一代書法大師啟功先生手書“堵河源”標志石上找尋些許蛛絲馬跡。

    (內容來源十堰晚報,轉載須經十堰晚報授權)
    (編輯:張黎黎 新聞報料:8110110     在線糾錯

    推薦閱讀

    視頻推薦


    首頁

    回頂部

    【秦楚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秦楚網”、“來源:十堰日報”或“來源:十堰晚報”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十堰日報社,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秦楚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719--8208110

    亚洲аv电影天堂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