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旅游活縣”發展戰略
全力打造“生態文化旅游健康城”
中共房縣縣委 房縣人民政府
近年來,房縣緊緊圍繞“生態文化旅游健康城”和“鄂西圈游客休閑中心”建設目標,搶抓“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竹房城鎮帶建設機遇,大力踐行全域旅游理念,著力實施“旅游活縣”戰略,旅游經濟持續增長。2016年全縣接待游客48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8億元。今年元至5月,全縣接待游客24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3.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9.21%,先后被省政府授予“湖北旅游強縣”、“全省旅游產業發展突出貢獻縣”、“湖北旅游標準化示范縣”榮譽稱號。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強化領導,旅游發展氛圍日漸濃厚??h委、縣政府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快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的意見》、出臺了《房縣旅游產業發展獎勵辦法》??h主要領導先后多次主持召開旅游專題調研會、專題督辦會及工作協調會,研究旅游發展相關問題。先后多次舉辦旅游發展專題講座,邀請國內知名旅游專家魏小安、原省旅游局副局長陸令壽等旅游專家對全縣干部進行培訓,在全縣上下形成了“一盤棋”的大旅游和全社會辦旅游的良好氛圍。
(二)全域統籌,旅游規劃布局漸成體系。聘請北京達沃斯巔峰旅游規劃設計院專家高水平修編了《房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完成了野人谷、野人洞、觀音洞、五臺山森林公園、巖屋溝、掛榜巖等重點旅游區建設性規劃,九道、大木廠、窯淮、尹吉甫等鄉鎮區域規劃和橋上、杜川、西坪、三座庵片區《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初步形成一套從全縣性總規到區域性子規、從重點項目規劃到一般項目規劃的旅游規劃體系。
(三)項目引領,旅游建設成效顯著。始終把旅游招商和項目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成立旅游項目建設服務指揮部和旅游投資開發公司。近3年來,全縣共簽約旅游項目10個,簽約資金達15億元,到位資金2.5億元,建成旅游項目3個,在建項目7個。野人谷養生養老基地、禾益天下農業觀光園開門營業,巖屋溝景區進入試運營階段,野人谷5A旅游景區創建工作正式啟動,大木城郊生態游憩帶、房州古鎮、土城黃酒民俗村等項目快速推進,櫻桃谷溫泉即將開工,全縣旅游開發勢頭強勁。
(四)品牌帶動,旅游影響力不斷提升。致力品牌建設,全縣A級景區達到7個,星級飯店4家,星級農家樂97家,3A級旅行社1家。成立了旅游餐飲、旅游商品企業協會。杜川村、南潭村等9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創新營銷渠道,開通了十堰-房縣旅游免費直通車。先后邀請西安、廈門等地500余家旅行商來房旅游踩線。舉辦“房縣·房山”旅游資源推介會。與鄂、渝、陜、川4個地區15個縣區攜手成立了“大巴山旅游聯盟”。開展旅游微信和互聯網平臺建設,利用湖北電視臺、湖北旅游雜志、秦楚網、當當網等媒體及時發布旅游動態,房縣旅游知名度不斷提升。
二、今后一個時期工作打算
(一)總體思路
秉承“生態為基、文化為魂、民生為要”的理念,按照“全域景區、線狀布局、點狀突破、產業融合”的思路,充分發揮區位、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立足資源、市場基礎,實施資本、創新驅動,跟進區域、產業聯動,全力開展“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推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到2020年,5A級旅游景區達到1家以上,4A級旅游景區達到5家以上;建成省級工、農業旅游示范點3個;特色農莊、農家樂、林家樂500戶以上;年接待游客力爭突破10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50億元?;窘?ldquo;中國的房,你的家園”為統領的旅游品牌體系,基本建成鄂西圈游客休閑中心、生態文化旅游健康城。
(二)戰略布局
結合谷竹、十房高速,209、346國道走勢,分區定位,線狀布局,構建核心輻射、多點支撐的全域大景區。以縣城為重點,建設溫泉、房陵文化展示中心;以柳樹埡森林公園、姚坪庫區、土城黃酒民俗村為重點,融入十堰城郊生態游憩帶,著力打造十堰城區后花園;以詩經源國家級森林公園、古南河國家級濕地公園、野人谷(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重點,打造三個“國字號”相連的核心大景區;以萬峪、沙河為重點,打造泛武當山藥谷旅游線;以九道、上龕、門古、中壩為重點,打造泛神農架生態旅游城鎮群;以谷竹高速、346國道為軸線,打造詩祖故里、地質公園探尋、農業林業觀光休閑旅游廊道。
(三)工作重點
1.加強全域旅游規劃。深入開展旅游資源普查和評估工作,建立生態文化旅游資源檔案,設立旅游資源保護區。依據《房縣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完善各旅游區總體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杜絕盲目開發、低水平重復建設。以打造“鄂西圈游客休閑中心”為中心,完善“一城三鎮五片區”功能規劃,逐步將房縣建設成由“一個旅游縣城,土城、軍店、野人谷三個主題旅游度假小鎮以及詩經文化體驗區,廬陵王文化休閑區,野人生態探秘區,近郊森林度假區,山林峽谷運動區”構成的“生態文化旅游健康城”。
2.豐富旅游產品體系。重手培育生態旅游,重點推進野人谷(洞)、詩經源、古南河、柳樹埡等旅游區建設,力爭創建1—2個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大力發展休閑養生度假游,重點推進縣城中央休閑區、天悅溫泉、櫻桃谷溫泉建設,力爭創建1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著力發展鄉村旅游,建成野人谷鎮、大木廠鎮2個旅游示范鎮和軍店古街、土城黃酒民俗村及南潭、杜川、橋上、三座庵、三岔等特色旅游村;積極發展文化旅游,深入挖掘尹吉甫·詩經文化、帝王文化內涵,修繕復建寶堂寺、廬陵王城(故居)、黃香祠,興建尹吉甫·詩經文化館、羅國士畫院,復制兮甲盤,打造一臺文化旅游大戲,拍攝系列生態文化旅游影視??;支持發展中醫藥旅游,研發一批中醫藥健康旅游服務產品,把房縣建成“華中藥谷”重要基地;大力培育自駕旅游、老年旅游等新型旅游業態,滿足旅游市場多樣化需求。
3.優化旅游產業要素。實施旅游便捷工程。加快十竹、杜陽路(杜川-陽日灣)建設,積極推進雙九路、萬鹽路、沙觀路等旅游公路,加強重點景區與高速公路、主干線的旅游連接線建設,力爭到2020年,全縣所有A級旅游景區交通暢通、標識完善、停車場、旅游廁所基本滿足需要。強化游客集散中心建設。高標準建設服務“兩山”過往游客的綜合性游客集散中心,配套建設土城、軍店、野人谷3個二級游客服務中心。大力發展旅游購物業,開發培育房縣黑木耳、香菇、黃酒等特色旅游商品,建設旅游購物街(區)和景區專業旅游購物場所。廣泛培育旅游娛樂業。推動野人谷最“野”旅游小鎮和城鎮休閑區演藝場、酒吧、茶吧等休閑娛樂場所建設。大力發展旅游住宿業,著力構建多元化旅游住宿體系。深度開發旅游美食業,培育推廣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餐飲品牌。
4.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做足“旅游+”文章。推進“旅游+農業”,依托竹房城鎮帶建設,在城關、紅塔、軍店、化龍、窯淮及野人谷、土城等鎮因地制宜發展鮮果采摘、花卉觀賞、茶葉品鑒、耳菇采摘等休閑農業,力爭到“十三五”末,培育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5個以上。推進“旅游+美麗鄉村”,依托精準扶貧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堅持“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理念,支持和鼓勵發展特色農莊、農家樂、“漁家樂”、“林家樂”,建設避暑基地、露營基地、房車營地、探險、密林穿越基地。推進“旅游+文化”,充分利用詩經民歌、薅草歌、皮影戲、民間工匠技藝等文化元素打造鄉村文化旅游亮點。推進“旅游+健康”,鼓勵生物醫藥企業設置有機藥材觀賞、藥品生產流程參觀、名貴中藥科普、保健藥品體驗等旅游項目,支持黃酒生產企業開發貫穿黃酒生產、品鑒、銷售、文化展示等環節的旅游參觀線路,建設醫藥文化和黃酒文化特色旅游區。
5.加強旅游市場營銷。建立健全政府主導、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企業主體的旅游營銷機制,加大旅游營銷力度。積極推進網絡智慧旅游,在經貿、文化、旅游、體育等重大活動中使用統一旅游標識,廣泛開展旅游宣傳。加強與周邊地區合作,在主流媒體上宣傳房縣旅游,在全省、全國范圍內打響“中國的房,你的家園——湖北·房縣”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