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rgapp"><menu id="rgapp"></menu></object>
  • <big id="rgapp"><nobr id="rgapp"></nobr></big><th id="rgapp"><option id="rgapp"></option></th>

  • <code id="rgapp"><small id="rgapp"><track id="rgapp"></track></small></code>
  • <th id="rgapp"></th>
    <strike id="rgapp"><sup id="rgapp"></sup></strike>
    <tr id="rgapp"></tr>
    新聞 政務 黨建 視頻 圖片 社區 評論 旅游 電商
    客戶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數字報

    太和醫院搭建多學科協作救治平臺 為搶救生命開啟“高速通道”

    時間:2018-04-25 10:24    來源:十堰晚報  字體:  打印  播報

    太和醫院ECOM專家小組運用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救治患者。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鄭瑞 蔣輝 通訊員 王瑋 報道: 2018年3月,在新發布的《2017 中國醫院競爭力·地級城市醫院100強》名單中,太和醫院以高質量的醫療水平和高標準的服務理念位居榜單第十。據了解,2017年太和醫院門診量達到186萬人次,完成中心手術室手術2.7萬臺次,三四級手術率達66.25%。近年來,太和醫院尤其注重對危急重癥患者標準化、高效化救治體系建設,先后建成急診科、重癥醫學科、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介入中心,以雄厚的醫療資源守護患者健康。

    與時間賽跑 守護患者的生命

    太和醫院作為鄂西北地區危重病人救治中心、省內乃至全國知名的醫院,年接診危急重病人數量眾多。2017年,僅急診科門診量就達7.3萬人次,全年搶救危重病人上萬例。2018年一季度,急診科門診量達2萬多人次,1月、2月的門診量為7000余人,同比增長27.6%。

    “出得去、跑得快、拉得回、救得活”是太和醫院對急救工作的出診要求。近幾年,隨著急救體系不斷完善,太和醫院形成了院前急救、院內急診、院內急診手術及急診重癥監護病房診治一體化診療模式。急救的出診范圍除了五縣一市,也漸漸輻射到市外,如襄陽、武漢、安康、南陽等地。

    作為全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與時間賽跑,與死神博弈”的情況每天都在急診科上演。2017年11月25日,鄖西一位老人突發心肌梗塞,心臟驟停。當地醫院搶救后,老人雖然恢復了心跳,但生命體征仍然十分不穩,急需轉至太和醫院。

    當晚10點,太和醫院急診科接到轉運電話,立刻召集急救團隊,整理相關設備,連夜前往鄖西救治患者。憑借對體外膜肺氧合技術(ECMO)的熟練掌握與精細操控,急診團隊成功為病情危重的患者贏取了救治時間。隨后,患者成功轉至急診ICU,經過有效治療,得以康復出院。

    據悉,這是太和醫院首次赴外院為患者實施ECMO,并成功完成ECMO的長途轉運的案例,也是我省首例成功長途ECMO轉運的病例,標志著太和醫院ECMO水平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樣的危急時刻,僅僅只是急診科的日??s影。“醫院十分重視急診學科建設,一直以高標準、嚴要求來確保急救質量。”太和醫院急診科主任、重癥醫學科常務副主任方志成介紹,急診病人通常病情緊急,可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就面臨生死考驗,這其實對醫院的救治能力和水平是一種考驗,而急診的醫護人員更要具備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專業的急救素養。

    “除了常規開展的急救技能外,科室一直在研究并開展一系列的重點及特色技術,如ECMO技術、嚴重創傷院前院內危急重癥監護病房一體化救治技術、危急重癥遠程轉運等。”方志成介紹,太和醫院因醫療質量高、醫療技術水平高、專業技術能力強,于2016年在全省急診醫學專業重點??圃u審中,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績順利通過評審,這也表明醫院為危急重癥患者打造出了快速、高效的急救平臺。

    24小時待命 為胸痛患者贏得黃金時間

    提起危急重癥,急性胸痛便是其中最為兇險的疾病之一。據了解,急性心梗發作后,黃金急救時間只有120分鐘,12個小時是心梗急救的底線時間。目前,國內外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有著非常嚴格的時間要求,就是患者從進入醫院大門到開通栓塞血管的時間要控制在90分鐘之內。自胸痛中心成立以來,一直嚴格遵照著此項標準,有效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日前,太和醫院胸痛中心在急診科、心內科、介入中心等多科室通力協作下,就成功挽救了一名急性心?;颊?。

    3月28日晚上7點30分,54歲的徐先生因突發持續性胸痛4個小時被緊急送往太和醫院救治,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律、急性廣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由于患者已發病4個小時,為了搶占救治時間,太和醫院胸痛中心開設綠色通道,快速進行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晚上8點20分,心臟急診介入手術正式開始。術中造影證實了醫生此前對患者前降支血管完全梗死的判斷。在與患者家屬溝通后,醫生為其做了前降支支架植入術,以便疏通其梗塞的血管。然而正當醫生開通血管時,病人突然出現了大汗淋漓、意識喪失、動脈腔內壓為“0”的狀況?;颊咝碾姳O護顯示心室顫動、心臟驟停,面對患者病情突然變化,醫生們抓緊時間展開搶救,經過一系列的搶救措施后,病人恢復自主意識,心電穩定,血壓恢復。

    晚上9點25分,介入手術順利完成。從患者進院到出手術室,醫生僅用時65分鐘。術后患者被轉至重癥ICU進一步監護治療,最終徐先生于術后第九天康復出院。據太和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王崇全介紹,急性胸痛患者病情重、病情變化快,胸痛中心的設立就是通過整合多學科力量,對急性胸痛患者做到快速診斷、及時治療,以挽救病人生命。

    2016年12月,太和醫院胸痛中心被授予“中國胸痛中心示范基地”稱號。據悉,胸痛中心24小時待命,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間,已成功搶救363例急性胸痛患者,極大減輕了患者痛苦。

    卒中中心 為患者安危保駕護航

    太和醫院神經內科是腦卒中篩查國家示范基地、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同時也是太和醫院危急重癥診療的重要陣地。腦卒中患者具有發病急、診斷急、救治急的特性,一旦發病后,最佳黃金治療時機是在發病6個小時內。自2015年來,太和醫院神經內科聯合急診科、影像科、檢驗科和周邊各大醫療機構建立了“腦卒中1小時溶栓圈”,目的是建立卒中救治綠色通道,提高急性腦卒中患者救治效率。

    距離卒中中心1小時車程以內的卒中患者向太和醫院急診科撥打急救電話以后,救護車會在1小時內將患者轉運至急診科,與此同時,卒中救治團隊會在10分鐘內到達急診科,進行卒中識別、診斷和治療選擇,檢驗科在30分鐘內完成血檢,影像科在20分鐘內完成影像檢查,神經內科會在1小時內完成靜脈溶栓治療

    截止到2017年,太和醫院神經內科已經為100多名患者進行了動脈溶栓治療。自2016年太和醫院神經內科開展顱內大動脈閉塞支架取栓技術以來,已經有50余名患者接受了取栓治療,獲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

    與此同時,該院卒中中心定期派出專家團隊,為各縣市區醫院腦卒中診治進行理論培訓和技術幫扶。通過建立十堰市急性腦卒中立體化的救治體系,十堰市縣市區的醫院大部分熟練掌握和應用了腦卒中靜脈溶栓技術。進行支架取栓的患者,超過50%的腦卒中患者術后恢復都很好,殘留動脈狹窄可以根據病情進行支架植入方法解除血管狹窄,預防再次發作腦卒中。此外,神經內科聯合急診科、神經外科、神經康復科,通過多種治療手段最大限度讓腦卒中患者得到有效康復。

    幾天前,鄖陽區醫院給太和醫院急診科打來電話,一位腦卒中患者發病2小時,急診科10分鐘后出診,1小時將患者轉至太和醫院神經內科,初步判斷為顱內大動脈閉塞,腦血管造影證實右側頸內動脈閉塞,進行取栓治療后,患者腦動脈血流瞬間恢復,癱瘓的肢體也即刻恢復。

    太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陳俊介紹,太和醫院的醫療團隊學習能力都是頂級的,腦卒中救治團隊也是高效的,團隊成員均先后在國外和國內的頂級高級卒中中心進修學習, 熟練掌握了神經介入診治技術。

    除了學習能力突出,這個團隊24小時隨叫隨到,即使在去年暴雪夜,一個電話也能讓他們從床上爬起來,步行、打車也要趕到醫院連夜做手術,周末還會開車到縣里講課。

    一年1000多臺手術量,這在地市級醫院的神經內科并不多見。太和醫院神經內科每個月有100多例手術(最多時每天達10臺),這個團隊也能毫無差錯的完成。

    日夜堅守 讓危重癥患者絕處逢生

    重癥醫學科(ICU)被稱為“離死神最近的地方”,醫護人員不僅要時刻監控患者病情的變化,同時還要承擔陪護工作。太和醫院重癥醫學科就是這樣一支專業、敬業的救治團隊,他們用日復一日的堅守與辛勤付出,牢牢筑起守護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

    目前太和醫院ICU設有40張病床,并配備了相應的防褥瘡床墊和床旁監護系統,可以隨時監護心電、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有創壓力監測等基本生命體征,并開展了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綜合診治、呼吸衰竭和重癥哮喘的治療、機械通氣技術、各種休克的診治、圍術期的監測和治療、特殊高危人群的圍術期管理、各種先進的監測技術、心肺腦復蘇、重癥感染、膿毒癥的治療等多種診療特色技術。

    方志成介紹,ICU囊括了全院危重病患者,涉及臨床專業廣泛,每天隨時都可能面臨搶救任務,這就要求該科醫生必須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和高超技術。面對每天高強度、不間斷的工作模式,也鍛煉出醫護人員特有的嚴謹、專業、細心、負責的工作態度。

    進入ICU的病人大多數都是身體機能、臟器或系統出現異常,身上往往插著十幾根維持生命的管道,無法說話,這就依靠醫護人員細心發現各種問題。他們必須時刻守候在患者身旁,擦洗大小便、兩個小時一翻身、時刻觀察監測數據、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救治方案等。在相對封閉的ICU病房,24小時監護重癥病人,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是普通病房的好幾倍,也承受著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工作壓力。

    4月1日,太和醫院重癥醫學科接診了一位磷化鋁中毒的患者。據了解,患者當日上午在家口服磷化鋁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不適,隨后昏迷。在當地醫院洗胃后,雖然意識有所恢復,但病情仍然較重,這才被緊急轉往太和醫院進一步治療。

    磷化鋁是一種高效劇毒熏蒸殺蟲劑,人服用3克便能致死,患者隨時面臨生命危險。在患者到達ICU后,醫生立刻為其進行血液灌流、血漿置換、抗氧化、導瀉、灌腸等一系列治療措施,同時注重對腦、心、肺、肝、腎功能保護,預防并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等。

    經過長達24小時的緊張救治,患者終于轉危為安,最終順利出院。此例中毒患者的成功救治,是對重癥醫學科醫護人員應急反應能力、危重患者救治能力的又一次考驗,是在有機磷中毒、鎮靜類藥物中毒救治基礎上攀登的另一個高峰。

    類似這樣的緊急救援,在重癥醫學科數不勝數。據悉,2017年,該科室收治病人達3500例左右。重癥醫學科的醫護人員們正是靠著精湛的醫術、優質的服務,為無數危重病人的生命之舟保駕護航。

    太和醫院以最精湛的醫術、最優質的服務、最專業的態度,點亮生命之燈,創造醫學奇跡,成為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忠誠衛士。這里不僅是一個“起死回生的圣地”,更是鄂西北危急重癥患者的“搶救中心”。隨著各項建設,標志著太和醫院在危急重癥救治方面,實現了多學科的融合協作,彰顯了醫院高超的醫療技術及雄厚的救治實力,為危急重癥患者的全方位綜合救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責任編輯:李月    新聞報料:8110110    版權聲明

    亚洲аv电影天堂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