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rgapp"><menu id="rgapp"></menu></object>
  • <big id="rgapp"><nobr id="rgapp"></nobr></big><th id="rgapp"><option id="rgapp"></option></th>

  • <code id="rgapp"><small id="rgapp"><track id="rgapp"></track></small></code>
  • <th id="rgapp"></th>
    <strike id="rgapp"><sup id="rgapp"></sup></strike>
    <tr id="rgapp"></tr>
    新聞 政務 黨建 視頻 圖片 社區 評論 旅游 電商
    客戶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數字報

    南巖宮:“掛在懸崖上的故宮”

    時間:2019-05-07 10:57    來源:十堰晚報  字體:  打印  播報

    月上南巖。陳建榮\攝

    南巖宮作為武當山現存最大的石殿,歷經700年仍保存完整,堪稱“掛在懸崖上的故宮”。 南巖為道教所稱真武得道飛升之“圣境”,周邊峰嶺奇峭、林木蒼翠,上接碧霄,下臨絕澗,是武當山36巖中最美的一處。

    南巖宮:分列殿庭,晨鐘夕燈,山鳴谷震

    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有宮殿、道房、亭臺等大小房間150間,賜額“大圣南巖宮”,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擴建到460間。

    現僅存元建石殿、明建南天門、碑亭、兩儀殿等建筑;原元君殿舊址上尚存玉皇大帝神像一尊,峨冠華衣,形態逼真。宮外巖北有老虎口,巖南峰巒之上有梳妝臺、飛升臺等古跡。

    南巖宮殿堅固壯實,斗拱雄大,而門窗紋飾則刻工精細,技藝高超。由于石構件頗為沉重,且又在懸崖峭壁上施工,難度很大。南巖石殿的建造,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工匠的聰明智慧和高超技藝。南巖的古建筑,在手法上打破了傳統的完全對稱的布局和模式,使其與環境風貌達到高度的和諧統一。工匠們巧借地勢,依山傍巖,使建筑有的大起大落,有的小巧玲瓏;既有群體的四合院,也有單體的轉角樓,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在元朝,武當高道張守清在前人的基礎上“鑿巖平谷,廣建宮廷”,使南巖的建筑“隱林中之煊赫,聳層樓十二……”當時南巖的道人多達一千人??紤]到張守清修建南巖,宏揚武當道教的巨大功績,皇帝賜封他為“體玄妙應太和真人”。

    史書上盛贊當時的南巖是“分列殿庭,晨鐘夕燈,山鳴谷震”。在這里,把“晨鐘暮鼓”用作了“晨鐘夕燈”,充分說明了當時南巖建筑布局錯落有致,到了晚上,這里的燈火成了別具特色的景觀。

    據記載,在唐朝,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就曾在南巖修道,至今這里還留有他作的一首詩。

    龍頭香:眾信徒爭相朝拜

    在南巖,有一座伸出懸崖的石雕,歷來被人們津津樂道,直懸絕巖,隱于云罅(音xià),面對金頂,若朝拜之狀。這座石雕叫龍首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龍頭香”。

    龍頭香長3米,寬0.55米,是古代工匠采用圓雕、鏤雕、影雕等多種手法鑿刻的、渾為一體的兩條龍。在萬仞峭壁上,懸空伸展的兩條龍,傳說是玄武大帝的御騎。玄武大帝經常騎著它們到處巡視。

    正因為龍頭香的神秘和尊貴地位,信士弟子們為表虔誠,每次來朝武當,都要燒“龍頭香”。由于下臨萬丈深淵,燒龍頭香的人要跪著,從窄窄的龍身爬到龍頭點燃香火,然后再跪著退回來,稍有不慎,就會掉下懸崖粉身碎骨。

    龍頭香自打明朝建成以來,從上面摔下去的人不計其數。清康熙十二年,川湖部院總督下令禁燒龍頭香,并立碑戒告。(武宣)

    ( 責任編輯:宋夢    新聞報料:8110110    版權聲明

    亚洲аv电影天堂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