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rgapp"><menu id="rgapp"></menu></object>
  • <big id="rgapp"><nobr id="rgapp"></nobr></big><th id="rgapp"><option id="rgapp"></option></th>

  • <code id="rgapp"><small id="rgapp"><track id="rgapp"></track></small></code>
  • <th id="rgapp"></th>
    <strike id="rgapp"><sup id="rgapp"></sup></strike>
    <tr id="rgapp"></tr>
    新聞 政務 黨建 視頻 圖片 社區 評論 旅游 電商
    客戶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數字報

    摘星橋:天門上的橋梁

    時間:2019-05-28 10:19    來源:十堰晚報  字體:  打印  播報

    武當仙山全景圖。劉國勝/攝

    在明代武當山古建筑群中,橋梁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橋星羅棋布地分布在800里武當的溪流之上,把72峰串聯起來,形成整體。它們不但布局奇巧,建筑工藝精湛,而且取名文雅,凝聚了人類的智慧和區域歷史發展的軌跡,因而成為武當道教、漢水文化研究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人文資源。

    從朝天宮上金頂,要經過三道門,即武當山著名的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所見的三座天門,朱墻翠瓦、飛檐彩壁、基座精美,屹立在天險之上,蔚為壯觀。三座天門均為明永樂十年在元代舊址上敕建,磚石結構,歇山頂式,下層為石雕須彌座,石雕的水盤檐為仿木結構。進入一天門,可以看見文昌祠遺址。

    祠旁有一石拱橋,名叫摘星橋,又名會仙橋,為明朝所建。橋長137米,寬47米,方石砌筑,飾以石雕望柱石欄。沿石階直上,登完號稱“三百六十步”的“天梯”,二天門便在眼前。

    武當山有唐宋元明清時期建造的石橋近百座,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有23座,遺址18座。摘星橋(又名會仙橋)之名,意蘊深厚:從字義表面看,似乎是說其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可從文化的角度考察,它既與我國古代漢水流域的神話有關,又折射著中國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

    摘星橋的“摘”,意謂站在此橋之上,可以采摘到天上的星星,有會當凌絕頂之感。從道教思維和文學藝術的角度考察,即采擷星星而建成的橋,簡稱“星橋”,寓意人們只要走過這座“星橋”,就仿若穿越了銀河的障礙,步入天庭了。

    武當山摘星橋,在一天門之上,凌空飛架在S形的朝山道上兩山之間的溪谷之上。橋兩端的延伸線似直指陰用兩極(陰陽坡兩端)的兩個端點(俗稱陰用魚眼處)。仰視可望見天柱峰上金殿的身影,俯視可以洞見谷底,平視觀人行走如在天上。并且旦夕輕云籠罩,晝夜日月星辰輝映,實乃大自然造就的一幅不是銀河勝似銀河的奇異之景。如今,盡管因自然的侵蝕,這里的地貌發生了一些改變,但當年的輪廓依稀可辨,不是“銀漢卻勝似銀漢”的情趣依然可以感受到。因此,當年在這里敕建一座摘星橋,既是順應自然,也是再現劉禹錫《七夕》詩中“天衙啟云帳,神馭上星橋”的藝術意境和古人的一種藝術匠心。

    從建筑藝術風格看,武當摘星橋體現了美學的色彩,雖說它沒有宮觀的規整,卻別有情趣 ,巧奪天工,不著痕跡,建筑藝術風格宛若天成?!。ㄎ湫?/p>

    ( 責任編輯:封榮娟    新聞報料:8110110    版權聲明

    亚洲аv电影天堂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