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日中,20歲,一名“00后”青年志愿者。1月25日,他加入了抗疫志愿者的行列。
有人問他“上抗疫一線,你怕嗎?”爸媽的一句話讓他有了堅定的答案,當得知靳日中要報名成為抗疫志愿者時,爸媽就對他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作為一個醫學生,這是你必須經歷的路程。”
“你好,我是一名醫生,這幾天排班輪休,請問我能加入你們嗎?”“你好,我是一名執業護士,現在在重慶,我能現在去十堰加入你們嗎?”“你好,我是一名退伍軍人,國有難,召必回!” 在協助團市委開展志愿者招募工作時,這些話語深深地印在了靳日中的心中,激勵著他在抗疫之路上勇往直前。下至15歲的高中生,上至60歲的退伍老兵,大家紛紛報名,在國家危難面前,200人的志愿者團隊筑起了抗擊疫情的城墻,用熱情點亮了城市之光!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靳日中目睹了來自市民的數十萬元捐款,來自酒店的數萬斤蔬菜,來自企業的數十噸食品。290件精品水果、16000斤新鮮蔬菜、100萬只口罩等等,這些數字的背后體現出了中華民族面對災難的團結一心、眾志成城。
2月9日元宵節那天,靳日中隨車前往襄陽市拉運捐贈的物資。車主是一對夫妻,兩人因貨車相遇,靠貨車謀生。當靳日中詢問他們為什么過年還在疫區工作時,他們用一口標準的四川話回答:“我們是四川綿陽的,當年汶川地震你們湖北人對我們的幫助很大,這次來也想盡自己的力幫助我們的恩人!”志愿者的“互助”精神深深的感染并激勵著靳日中年輕的心。
抵達襄陽后,吃了一碗泡面后,靳日中就馬上開工干活了,他和7名志愿者們要將15噸的面條搬至1米8高的車上,沒有機械化的搬運設備,只能靠人力進行搬運。3個小時、8個人、648箱,在冬日里,汗水濕透了衣裳,摘下手套,看一下布滿血絲的雙手,感覺是疼的,內心卻是快樂的。晚上回到十堰,再一次重復著搬運的過程,將物資卸下。搬運結束后,靳日中已經精疲力盡,累癱在座椅上。志愿者們將剩下的幾包泡面簡單烹煮,享受著元宵節的團圓飯。
2月14日,青春戰“疫”線上活動拉開帷幕。為緩解市民在疫情管制中的壓抑情緒,共青團十堰市委、十堰市志愿者協會聯合北京相關專家為市民提供線上心里醫療咨詢服務。20余名志愿者在線上與線下為市民提供暖心服務。靳日中是微信群群主,要負責志愿者的排班,群內信息的回復,任務的分配等,從早上8點一直忙到晚上11點,一天下來頭暈目眩。
2月16日,線上活動的第二天,微信群內一條特別的求助信息引起了靳日中的注意。一位社區網格員反映,一位老人因“封城”影響,家中胰島素注射劑已經消耗殆盡,但因針管型號以及適用性等原因市區無法購買,只能到縣城老家去取。靳日中立即決定同家屬一起回到老家取藥,并咨詢了專業醫療志愿者關于胰島素注射劑的運輸注意事項。經過50分鐘的路程,靳日中順利取到了病人所需的藥品及部分生活用品又返回城區,送到老人家屬手中。
在團市委招募防疫消殺小分隊志愿者時,靳日中又穿上了白色隔離服,拿起了水霧煙霧機行走在老舊小區間,當起了一名防疫消殺隊員。60斤重的機器,過百分貝的噪音,濃烈刺激的消毒液,密不透氣的防護服,這些是靳日中每天必須要克服的困難,為防止防護服的浪費,吃飯只能用泡面對付。“累嗎?”“累!”“繼續嗎?”“給我裝藥,繼續!”靳日中咬著牙再次消失在濃霧中。
2月28日,湖北醫藥學院第二臨床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聯合共青團十堰市委員會、十堰市志愿者協會聯合舉辦的“青春戰‘疫’、線上助學”活動正式開始。靳日中作為線上助學的牽頭人,收到了很多一線醫務工作者的感謝,一位醫務人員對他說:“感謝你們!將孩子交給你們我很放心!這簡直是雪中送炭。” 靳日中回答說:“你們在防疫一線奉獻,為社會為人民服務。我們就應該盡自己的力量為你們服務!”簡單的話語蘊含著相互間的愛,彼此之間愛的溫暖足夠點亮城市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