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成,男,1971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十堰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第一黨支部書記、衛生應急中心主任。2004年從事應急管理工作至今,是全省衛生應急業務骨干,先后獲得十堰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先進個人”、全市衛生計生系統“最美衛生計生人”、全省疫情管理先進個人、全省衛生應急技能大賽專業第一名、一等獎。
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
對于王耀成來說,帶來的是異常忙碌和艱辛的生活。他經歷過我市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流感(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洪澇災害衛生應急等大大小小的傳染病疫情處置、突發事件,但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強度、節奏與壓力超越任何一次??炜炜?!是他面臨疫情時的第一反應,哪怕拼了命也得為疫情處置贏得時間、搶占先機。
甘當衛生應急前線基層“指戰員”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強化學習研究,2020年1月20日,他牽頭制定了《市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實施方案》,中心組建7個工作組、9個綜合現場綜合應急處置組,迅速對全市疾控機構專業隊伍實施應急處置個人防護、現場流調、樣品采集、消殺器械現場操作培訓,一切艱苦的疫情阻擊戰全面打響。
當全市第一例輸入性疫情發生后,中心及時啟動快速反應機制。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按照中心黨委的要求,王耀成牽頭制定了《市疾控中心關于強化市、區兩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聯動機制的通知》,從9支綜合應急處置組中選派6支隊伍駐守城區四區,建立了“市、區聯動,”的快速應急響應體系,實行應急處置“市、區一體化”,筑牢基層防線。同時,針對發病由武漢輸入為主的情況,提出摸清武漢返回人員底數并實施健康觀察措施。
根據疫情監測情況,隨著疫情向縣市與主城區并重的形勢發展,他及時提出城區阻擊戰和農村防御戰的防控策略;在聚集性疫情發生后,又提出了社區防控分類管控策略和密切接觸者集中醫學觀察的建議,實施重點風險社區管控措施;針對主城區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量大,密切接觸者排查難度大和感染途徑查明困難的防控現狀,提出增派力量建立公安、疾控、社區干部組成的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小組模式,落實流調攻堅行動,為我市防控工作的整體布局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并被市防控指揮部采納。
甘做疫情防控的“雷達員”
在協助做好中心及全市疾控系統整體防控工作部署外,王耀成同志還要擔負疫情監測、數據分析與信息研判,每日、每周提供疫情分析,根據形勢及時開展疫情風險評估,提出防控措施建議。全市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手數據信息資料就從這里產生,也被同事們稱之為“情報處”。
分秒必爭,盡早監測到病例,才能盡早排查到密切接觸人員。他和他的團隊24小時輪流值守,實時審核病例信息,誰有空誰就稍微瞇一會兒,到飯點了誰有空誰就下樓扒拉一口飯,順帶給同事帶上一份飯,濃茶、咖啡已是他們最好的伴侶。
作為衛生應急專家,王耀成同志能及時發現疫情中的蛛絲馬跡,每晚12點全市當天的疫情數據出爐后,王耀成開始總結梳理當天全市疫情監測情況,開展疫情特點、形勢變化、疫情風險、防控措施的分析研判。面對海量的數據,他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用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作出精準地分析與判斷,每天工作結束時,天已蒙蒙亮,大家都說他“是與星星作伴的人”。截至目前,已完成6份專題風險評估報告的撰寫,開展每日分析、每周分析、日報告等工作并參與撰寫分析材料20余份,提出新冠肺炎防控風險重點社區名單,多次參加市委、市政府和指揮部的疫情研討會,為防控工作決策提供技術參謀建議。
近一個月以來,夜以繼日、沒睡過一個囫圇覺、每天休息時間不超過四個小時,是50歲的王耀成的生活常態。“早上站起來就像喝醉一樣,頭重腳輕,腿發飄”,是他最真切的感受。夜以繼日的工作雖然讓他疲憊不堪,但他卻從未向領導提出休息的要求。他說:“當疫情來臨,黨員就應該是旗幟、是標桿、是榜樣,我作為一名老黨員、一名老應急人,即使再難,我也得堅守下去!”
甘為防控一線“戰斗員”
面對新型病毒,王耀成同志敢于迎難而上,不懼感染的風險,對于重點病例,為了查清感染來源,他與患者面對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為了全面排查和準確判定密切接觸者、一般接觸者,他分秒必爭,全面走訪,精準還原病人發病就診暴露等全過程,串珠成線,查清傳播鏈條,與病毒賽跑,為及早發現、隔離傳染源,減少感染面贏得時間。
他說:“作為黨員,這時候不沖上去,啥時候沖上去?我不上,誰上!”在這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凌晨一點、二點、三點......他總以鏖戰者的姿態迎接新一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