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 通訊員 李毓霞尤輝 報道:4月9日,一名來自安陸市的女患者,為太和醫院呼吸內科送來一面錦旗,4天前,隱藏在她氣管里20多年的異物,在太和醫院呼吸內科內鏡室被成功取出。
事情還要從一個多月前說起,該患者因為感冒后出現反復咳嗽,以為是新冠肺炎感染,在極度恐慌中去當地醫院就診,檢查排除新冠肺炎,診斷為普通感染,但住院治療1月效果不佳,因為疫情及當地醫療條件限制,該患者只能回家休養,但咳嗽仍反復折磨著她,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疫情緩解后,這位來自安陸的57歲女患者于4天前匆匆來到太和醫院檢查。門診醫生了解了患者病情,閱讀了患者肺部CT;分析存在氣道病變,不排除異物可能;于是為她安排了支氣管鏡檢查;在支氣管鏡下,醫生在患者右下支氣管遠端發現一異物,內鏡中心的技師憑借高超的操作手法,又快又準又穩的把異物鉗夾出來,前后操作僅十余分鐘,異物經仔細辨認:為一長約3.5cm、寬約0.3cm牙科小用具,至此,患者咳嗽病因真相大白。
追問患者異物來源,本人自述20年前曾有拔牙史,當時曾出現嗆咳情況,多年來她早已把這件事給忘記了,平時她時有咳嗽,一直未受重視,時至今日,她的咳嗽頑疾復發,支氣管鏡檢查終于為其查出病因,患者感激萬分。得知異物在她氣管里已經存在20余年,在場的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都覺得不可思議,令人欣慰的是,患者氣管及肺部結構并未受到嚴重的破壞。
支氣管異物多由誤吸、嗆咳、麻醉或上氣道操作等原因導致,因右支氣管較粗而且短直,故異物易落入右主支氣管,這類事情多發生于2歲以下的兒童,如這位57歲女患者的情況,極其少見。
據呼吸內科主任王梅芳介紹,太和醫院呼吸內科擁有設備精良、設施完善的十堰市呼吸內鏡中心(包括電子支氣管鏡室、超聲支氣管鏡室、熒光支氣管鏡室和胸腔鏡室)、肺功能室、變態反應室、睡眠呼吸監測室和呼吸疾病研究所,能完成呼吸系統絕大部分檢查項目。
王梅芳提醒市民,身體若有不適一定要及時來醫院就診,千萬不能拖延耽誤,以免釀成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