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學云在抗疫一線
秦楚網訊(十堰日報)記者黨立杰 通訊員劉虎報道:電話連線、視頻對話、短信疏導、推門問暖……如何讓宅家的孩子擁有良好心態、規律作息,學習生活充實?自疫情發生以來,鄖陽區城關一中七(5)班班主任潘學云身兼多職,一方面當好疫情防控志愿者和網課“主播”,另一方面開展“多彩”家訪,一次次與學生及家長真誠溝通,調解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矛盾,緩解家長焦慮,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喂,您好!最近您給孩子打電話沒?你家孩子這段時間學習還比較認真,你要繼續督促她好好學習,但要注意勞逸結合……”3月10日,潘學云撥通了一名赴上海復工的家長電話,通報孩子學習情況,叮囑家長做到“隔離不隔愛”,多關注孩子身心健康,營造良好親子關系。
潘學云所在的班有外地務工人員子女共7人。疫情期間,她格外牽掛這樣的學生家庭,總是隔三差五進行電話家訪,“一對一、點對點”貼心做好心理疏導工作。
學生陳怡銘,爸媽都奮戰在抗疫一線,無人陪護。潘學云得知情況后,每天和陳怡銘在“云端會晤”,給陳怡銘制定學習計劃,激勵她以實際行動支持抗疫,消除父母后顧之憂。學生小東,一家人因疫情被困重慶外婆家,不到100平方米的二居室住著12口人,其中5個孩子需要上網課。隔離在家期間,幾個孩子玩手機、互相打鬧,矛盾重重……潘學云通過“網上家訪”了解情況后,電話連線學生及家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成功化解矛盾。
疫情期間,困難學生家庭生活情況時刻牽動著潘學云的心。班上一個叫小新的同學,其父母在外地務工,她和姐姐都是鄖陽區城關一中學生,和奶奶租住在一起。3月11日,上完網課、完成當日防疫志愿工作后,潘學云到超市購買酸奶、雞蛋和防疫物資,趕往小新家。一進家門,潘學云像母親一樣端詳小新胖痩,詢問小新奶奶孩子在家學習生活情況,然后檢查作業,一忙就是兩個小時。小新奶奶感動地說: “孫女爸媽在外打工,快兩個月了,家里沒來過外人。今天潘老師一來,家里熱鬧多了,感謝潘老師的關心。”
有一次,潘學云正在電腦備課,突然收到手機短信,董姓同學媽媽說,她家孩子突然不想上網課,尋求解決辦法。潘學云與董姓同學媽媽溝通后得知,該同學因媽媽嘮叨而情緒失控。潘學云耐心向家長介紹正確的家教方法,比如培養健康情趣、注意勞逸結合、豐富居家生活等。經過老師、家長雙管齊下科學引導,董姓同學學習態度發生了轉變。
“都說災難是最好的教材,社會是最好的課堂……”潘學云經常把自己寫的抗疫日記念給學生及家長聽,讓大家共同分享戰疫中感人的故事。“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每一個感人的故事,都讓我感恩‘逆行者’的偉大……”聽了潘學云的日記,學生龔悅如是說。
“大地已是生機盎然,你們定會回歸熟悉的校園。我們終會摘下口罩,微笑著問好……”潘學云說,她期待著與學生在校園的最美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