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十堰市舉行2020年食品安全周啟動儀式
5月20日,茅箭區市場監管局開展誠信示范街區創建活動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韓玉硯 通訊員 阮仕生 牛樂樂 報道: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升公民誠信水平和營商環境的重大舉措。近年來,市市場監管局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著力加強企業誠信建設,引導各類市場主體不斷增強“誠實守信、守法發展”意識,全面、充分履行與消費者的約定義務,守諾踐約,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市場監督機制,為促進“誠信十堰”建設、打造放心消費城市夯實基礎。
開展主題教育 加強宣傳引導
為進一步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市市場監管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把提高企業誠信意識、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樹立企業良好的信用形象為抓手,不斷加強企業誠信建設教育和宣傳引導。
除多形式、不定期對企業開展信用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培訓外,市市場監管局利用“信用十堰”等網站宣傳本地企業信用“紅黑榜”,督導企業不斷完善信用管理制度,提升信用管理水平。同時,每年組織開展“3·15”消費者權益日、“4·26”世界知識產權日、“12·4”法制宣傳日、全國質量月、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等活動,不斷深化誠信主題教育宣傳。
在此基礎上,積極組織開展“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公示活動,大力宣傳推廣合同信用管理體系健全、合同行為規范、合同履約狀況好、社會信譽好,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等方面表現突出的企業典型,正向激勵引導廣大企業誠信經營,培育誠信品牌。
2020年,市市場監管局公示2018年度—2019年度市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216家,推薦省級公示“守合同重信用”企業157家。
改革監管模式 助推企業誠信
近年來,市市場監管局適應商事制度改革新形勢,堅持寬進嚴管,強化信用監管、協同監管、行業監管、社會監督和企業自律,構建以信用監管為核心、以信息公示為基礎、以隨機抽查和重點檢查為手段的科學高效的事中事后監管模式。
“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落地見效。將十堰市市場監管聯席會議中21個市直部門納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并搭建起全市市場監管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制度框架。通過整合多領域檢查事項、壓減重復檢查頻次,加強執法嚴格監管的同時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經營行為的干擾,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領域相關部門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手段更多的運用到日常監管中,充分發揮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日常性、基礎性作用。截至11月26日,全市各級各部門已發起抽查任務554個,發起部門聯合抽查任務71起,抽取各類檢查對象9911戶。
涉企信用信息管理步入新常態。堅持工作指導常態化,組織“數據大戶”部門召開市場監管聯席會議,強化信息歸集職責,提高數據交換共享的數量和質量。截至目前,全市在“湖北省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注冊部門423個,接入部門用戶 271個,注冊用戶2119個,歸集信息總量1712.1萬條。其中許可信息75116條,處罰信息64250條,協同信息893條。
通過建立完善企業年度報告制度、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管理制度、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制度等信用監管制度,運用行政指導等綜合手段,切實加強企業信用管理。目前全市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管理的企業有3311戶,與企業總量的占比為全省最低。全市已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 123戶,通過信息共享公示人民法院凍結股權或其他投資權益等信息737條,對3110名“老賴”實施了任職資格限制,“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效應逐步顯現,促進了市場主體誠信自律。
強化服務指導 推進誠信建設
開展行政指導,推行和諧監管。建立完善首次輕微違法經營行為容錯機制,制定《十堰市市場監管局首次輕微違法經營行為免罰清單》,按照寬嚴相濟的思路,鼓勵和引導違法行為當事人改正輕微違法行為,促進市場主體守法誠信經營。除涉及人身、財產安全、公共安全等領域外,全面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執法,通過實行提示、告誡、約談、建議等非強制性方式,積極引導督促經營者嚴格自律、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以企業“信用度”提高市場“知名度”,依法保護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熱情及其合法權益,為經濟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
豐富誠信創建載體,提高品牌輻射力。以市委、市政府打造放心消費城市重大決策部署為切入點,深入推進“放心消費示范點”創建活動,在全市創建1個放心消費行業,10個放心消費街區(市場),100個放心消費維權服務站,1000家放心消費經營戶(企業),力求實現“培育一個誠信品牌,輻射帶動一片區域”的誠信建設目標,努力打造誠信經營、放心消費的市場環境。
通過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我市市場主體守信意識不斷增強,信用明顯提升,市場秩序不斷規范,改善和優化了市場誠信環境,降低了交易成本,促進經濟健康平穩運行,公眾獲得感得到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