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易軍同志作為鄖陽區水利和湖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分管農村安全飲水,他把解決好鄖陽山區農民安全飲水當做脫貧攻堅的硬任務,肩負著全區56.41萬農村群眾安全飲水的歷史使命。
為徹底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他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支持,一處一處摸底調查、規劃設計、督促施工,累計投入資金4.5億元,建成飲水工程537處,其中集中供水工程136處,鋪設管網5000多千米,讓全區16.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吃上安全水,鞏固提升40.1萬人,實現了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
勇于挑戰,守初心、擔使命。2016年,分管飲水工作,這正是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期,按照中央“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全區易遷安置點全部要新建飲水工程,所有貧困人口要全部實現飲水達標。雖然干農村飲水工作近20年,但面對的是政治任務,時間緊、點位多、面積廣、水源缺等,最頭疼的缺資金,這讓易軍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壓力。“無論有多難,一定要解決”成了他的莊嚴承諾和行動指南。
善于創新,重質量、建機制。堅持因地制宜“建”,確保全覆蓋。利用長嶺水廠管網延伸輻射茶店、青山、柳陂等鄉鎮5萬群眾,利用馬龍河水廠輻射鮑峽鎮2.6萬群眾,利用子胥水廠輻射解決9.5萬群眾等。堅持精心組織“改”,確保戶戶通。堅持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收費標準、統一供水管材、統一入戶建設,采取以組為單位高標準完成改水任務11.39萬戶。堅持創新機制“管”,確保長受益。為確保每一處工程都能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他在落實農村飲水安全管理“三個責任”、“三項制度”,并提請政府出臺了《鄖陽區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明確了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和運行管理責任,積極爭取中央及省級維修養護財政資金,爭取區財政每年按農村人口每人2元的標準預算管護資金,打破了建管脫節、難以運行、再建再難管的惡性循環,在全市率先實行供水公司化改革?,F在鄖陽大地逐漸展現出一幅“江河安瀾、供水安全、河流健康、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美好畫面。
樂于奉獻,舍小家、為大家。在水利行業奮戰了幾十年,年年編規劃、搞設計、查質量、督工期、訪民情、解難題,用腳步丈量了鄖陽的山山水水、溝溝岔岔、家家戶戶。詳細調查人口、工程和管網走向,優化方案。在施工階段,越是條件惡劣施工難度大的地方越要把好關,既要催進度更要管質量,一天要跑四、五個村、翻十幾條嶺,哪里有問題他就親自出面協調,不推不拖不搪,讓管網延伸到千家萬戶。負責飲水安全的這幾年,正值兒子讀高中,也正需要父母陪伴照顧,但一周很難見他一面。去年兒子高考時勉強陪了一天就匆匆趕到工地,當考上哈爾濱一所不錯的大學時,原本承諾送兒子作以補償,可偏偏因工程要驗收不能成行而深深遺憾。妻子生病住院,他讓親戚幫忙照顧,僅手術當天晚上去看了一眼就匆忙離去,又奔赴飲水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