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山,鄖陽區茶店鎮大嶺山村二組村民。2006年,他在大嶺山村開辦“山歌土菜館”。經營期間,他注重原料品質,價格童叟無欺,待客誠懇,服務周到,客人都對“山歌土菜館”贊不絕口,一傳十,十傳百,菜館的口碑也越來越好,因為他的拾金不昧,成了遠近聞名的“誠實哥”。2020年被評為“最美鄖陽人·鄖陽區第三屆道德模范”提名獎。
2006年,張自山在親朋好友及周圍群眾不信任不支持的情況下,毅然決然的買了一臺冰柜、兩張桌子和十六把凳子,開始了他農家樂的創業之路。
一開始他就從長遠考慮,從消費者角度出發,注重原料的質量,面粉用本村種的麥子磨面,不摻雜任何增白劑,豆芽自家生產,不放一點生長素,豆腐用石磨磨制,漿水點做而成,粉條是自家栽植紅薯生產的正宗紅薯粉條,他注重品質,從不貪便宜購買使用地溝油等劣質產品,從不使用過期的食品材料。購買了冰箱、消毒柜,對碗筷餐具不但沖洗干凈而且進行充分消毒。同時,飯菜明碼標價,而且定價合理,而且定價合理,童叟無欺,不論是熟人還是生客、本縣人還是外地人,他都一視同仁,誠懇相待,服務周到,公開透明算賬。來他這里吃飯的人都說是地地道道的農家飯菜,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山歌土菜館”的口碑越來越好。到櫻桃花盛開或者櫻桃上市的時候,“山歌土菜館”儼然成為接待各地方來大嶺山村游玩客人的主要餐飲場所,并受到他們的一致好評。
2016年3月的一天晚上,張自山送走最后一撥客人,當他拖著疲憊的身子打掃衛生時,突然發現地板的磚縫間夾著一條金光閃閃的項鏈!張自山想,這一定是客人落下的!這時已經凌晨了,張自山顧不上休息,迅速找出當天的訂餐電話,他挨個撥通電話詢問:“請問您今天有沒有丟失東西?”同樣的一句話張自山說了35遍,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聯系上了金項鏈的主人,這時張自山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安心的睡覺去了。第二天,丟失項鏈的游客從張自山手中接過失而復得的項鏈時,激動得連連道謝,并現場添加張自山的微信,誠懇的說道:“以后一定要幫忙宣傳張哥的餐館,并帶朋友們來旅游吃飯。”可張自山卻淡淡地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通過辛苦打拼,張自山的“山歌土菜館”越辦越紅火,很多朋友多次建議并給出優厚的待遇邀請他去外地發展,但他都婉言謝絕。他說:“誠信經營是我最基本的底線,何況我的一言一行也代表著大嶺山村的形象,我們小老百姓,為家鄉做不了大貢獻,但是千萬不能給大嶺山抹了黑。我是大嶺山村人,就應該為家鄉做事,為家鄉旅游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微弱力量。”如今,他不僅有了存款,購置了小車,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得到遠近村民的一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