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國,1981年從部隊轉業分配到均州路派出所工作,2019年退休后被返聘到均州路辦事處張家營社區警務室擔任社區民警。
身為一名警察,劉新國做到了與老百姓心連心。疫情期間,他始終戰斗在社區警務工作的第一線,無論出現什么情況,遇到什么困難,他始終牢記執政為民的宗旨,努力用自己的行動,團結和依靠社區群眾,構筑起讓居民群眾放心、滿意的平安社區。
退休不離崗,為基層事業傾注余熱
劉新國一直扎根在基層,雖然一輩子沒破過大案、立過大功,但他很在意群眾對他的那份信任。來到社區工作后,他每天風雨無阻下社區,摸清了社區所有住戶、場所、重點人口的基本情況,有的走訪了幾遍。在走訪中,他對重點戶、重點人的事情爛熟于心,并借走訪之機向社區群眾詳細解說警務改革的重要意義和警民協作的重要作用,并對群眾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他對社區的工作盡職盡責,各種薄冊臺帳建立得整整齊齊。
劉新國經常說:“我是從農村出來的,就喜歡和群眾打交道,土來土去來得自在”。作為均州路派出所“十佳調解能手”之一,他把調解糾紛的訣竅歸結出“情”和“理”二字——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始終把方便群眾作為他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心系民情,竭力排憂解難
劉新國常自勉的一句話就是:“你心里裝著群眾,群眾心里才能有你。”為方便社區群眾,了解社情民意,他準備了一個日記本,工作中隨身攜帶,寸步不離,在日記中記載群眾的點滴要求。大到辦理戶口、招工入學,小到婆媳不和、鄰里糾紛,甚至連路燈不亮等一些小事,他都一一記在本上,并把小事當成大事來辦,想盡一切辦法解決。為此,他愛人常埋怨說:“家里的事你一件也記不住,別人家的事你比誰都記得清楚。”
在社區工作期間,他幫助社區調解出店、占道經營,化解家庭糾紛、鄰里矛盾。面對疫情,他毫不退縮,站在了防控第一線。
劉新國自愿放棄春節休假,返回崗位和社區工作人員到轄區通過走訪入戶、電話聯系、微信等方式展開第一輪地毯式摸排,挨戶排查,對于聯系不上的,通過多方調查了解,盡全力聯系到本人,確保全面掌握社區內所有人員的動態信息。同時,協助社區張貼各類防控宣傳資料。
疫情發生后,他和社區工作人員一樣連日工作,社區書記擔心他的身體,讓他早點回家休息,但是他拒絕了。“在這種關鍵時刻,安全工作尤為重要,作為共產黨員,這個時候我絕不能退縮,要是還有一個群眾沒有防疫到位,我就不能休息。”在他的感染下,社區工作人員都擰成一股繩,以更加堅定地信念投入到防疫工作中。
胸懷大愛,平凡之中鍛造輝煌
劉新國時刻以身作則、廉潔自律、作風民主、沖鋒在先,在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嚴格執法方面,他常說:“干好警察,沒有過硬的本領是不行的,我們不但要精通法律,而且要學習犯罪學、心理學、經濟學等知識,才能克敵制勝,立于不敗之地。”
“人民警察為人民”,要做好這七個字,相當不易!一名社區民警,如果不是真正將工作做到百姓的心里去,將為人民服務的這份責任永遠銘記在心里,落實到行動中,又怎么會贏得這樣富有真情的稱謂?在百姓心中,他不僅是一名警察,更是他們的勤務員,是他們化解困難的貼心人!這樣的人民警察,群眾自然信得過,也打心眼里歡迎!他40年如一日地默默付出,將人民群眾的需要放在心上,用真摯的愛民心、愛民情譜寫了一曲社區民警的敬業奉獻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