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梅,十年的風雨兼程、十年的千錘百煉、十年的傾心付出,用十年圓了一個普通打工妹的創業夢想。
從打工妹到企業負責人
吳紅梅從小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對茶葉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阿里山公司她從最基礎的茶葉采摘、制作、銷售、管理開始學習,慢慢了解到有機食品的概念,并很認同它的發展理念。阿里山公司后來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繼續維持經營,她不忍眼看著辛苦建立起來的有機農業品牌就這樣消失,同時也意識到它巨大的發展空間,于是在2013年12月份多方籌措資金重新注冊成立了丹江口市圣和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公司地處全市茶葉核心區域的浪河鎮青莫村,是發展現代農業生態觀光的理想之地。
吳紅梅說,她力爭要將該茶園打造成全市一流的旅游生態示范觀光茶園,發展茶文化為主的休閑觀光業,把公司打造成為推動農業產業升級,提供優質安全放心食品,促進休閑旅游觀光,引領帶動農民致富的現代農業。
用心經營熱愛的事業
為了打開市場銷路,與國際接軌,圣和公司始終堅持有機化茶葉經營理念,重抓茶園標準化建設,禁施農藥、化肥,實現了茶葉種植、生產、銷售三有機認證。2014年公司加入武當道茶協會,同時公司重新辦理了茶葉(綠茶、紅茶、烏龍茶)生產許可證(OS認證),重新進行了有機茶認證。
經過對茶園重金屬、土壤和茶葉品質的考察、檢測,公司生產的茶葉符合出口的國際標準,且茶多酚含量是其他地區的2至3倍,得到韓國和歐美市場客商的認可, 2016年公司簽訂紅茶外貿出口協議,年底出口64噸,完成創匯344萬美元。今年與韓國又簽訂了出口300噸紅茶的協議,目前已出口100噸,直接創匯500萬美元。
在公司做優培強的同時,她也不忘提高個人的技術水平。2014年吳紅梅考取了國家中級品茶師資格證,2014年公司參加了丹江口市第一屆武當道茶采制技能大賽,她個人獲得了采茶一等獎,公司生產的綠茶、紅茶都獲得了特等獎,通過這次活動,公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同。
致富不忘初心惠鄉民
隨著公司逐漸步入正軌,吳紅梅發現浪河鎮很多茶農由于加工成本增高、銷售無門等問題已經懈怠了自家的茶園管理,農閑時期無事可做,整天在家里打牌閑聊,這讓從小在茶園長大、愛茶如命的吳紅梅十分心痛,于是她以公司為依托成立了圣和茶葉專業合作社。
目前圣和茶葉合作社已覆蓋帶動浪河鎮錢灣村、青莫村、四河村三個茶葉主產區,合作社對入社茶農的茶園進行低產茶園改造,統一管理、加工、銷售。茶園使用太陽能頻振燈,推廣使用生物滅蟲殺菌制劑,嚴把茶葉采摘關、制作關、包裝關、貯藏關,確保生產的茶產品優質、安全、放心。合作社幫助茶農年銷售茶葉達到5萬多公斤,圣和茶葉專業合作社成員也由2014年成立初的28戶增加到2017年的273戶,其中貧困戶142戶。
入社茶農除了茶葉銷售收入、分紅收入,節省了茶園管理時間,還可以利用農閑務工取得收入。在做好線上深耕的同時,吳紅梅在茶葉展示大廳增設了電商銷售平臺,采取線上線下同時推進的戰略,不僅方便游客購物,還幫助合作社成員銷售其它農產品,增加社員收入。
吳紅梅還經常性組織貧困婦女進行茶葉生產經營及茶藝展示等方面的培訓,她親自擔任講師,免費提供場地、設備,免費教學,將自己在茶葉種植、經營管理以及品茶茶藝等相關知識傾囊相授,2016年以來,這樣的培訓班她已經舉辦了6期,場場學員爆滿。2017年,圣和公司成功創建“全國巾幗脫貧示范基地”,帶動當地貧困婦女就業,勤勞致富。
除此之外,逢年過節她都會帶著公司領導和職工深入到周邊困難農戶家中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她說:“我做的只是一些很微不足道的事,但是我愿意盡一份心來幫助樸實的家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