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曾雨 特約記者 王瑋 實習生 劉溪 報道:“我這駝背腰疼得厲害,請問能治嗎?”今年6月,谷城縣的劉女士專門來到太和醫院脊柱外科咨詢。原來她年輕時受傷,胸腰椎骨折,導致如今駝背腰痛的毛病。太和醫院脊柱外科主任王達義帶領團隊通過手術為她矯正多年的駝背,解決腰痛的根源。
駝背女子的脊柱后凸70度
今年6月,54歲的劉女士出現在太和醫院脊柱外科主任王達義的診室,只見她后背凸起,腰椎扭曲變形。原來20多年前,劉女士曾意外受傷,導致胸腰椎骨折。當時,由于沒有下肢癱瘓的表現,且受當地醫療技術條件限制,她沒有進行手術,而是采取保守治療。隨著時間推移,她的腰椎逐漸變形,駝背得越發嚴重。
“后背明顯有‘駝峰’,干活不方便,晚上睡覺只能側著睡。”劉女士說,她想過手術,但一聽手術風險大,就打了退堂鼓。隨著年齡增大,她除了駝背外,腰背部的疼痛也難以忍受,這才從谷城老家來太和醫院求診。
王達義為劉女士完善了相關檢查,發現她是陳舊性胸腰椎骨折因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處置,導致后凸畸形后遺癥發生。她的駝背明顯,脊柱后凸達到70度。同時,駝背畸形導致腰背部肌肉韌帶長時間受到牽拉緊張損傷,引起慢性腰背痛。
截骨矯形術幫她丟掉“駝峰”
劉女士的病情只有通過截骨矯形手術治療。什么是截骨矯形手術?顧名思義,即將人體脊柱骨截掉一部分,通過調整脊柱骨角度,從而達到矯正的目的。
脊柱截骨矯形手術難度極高,脊柱外科醫生在行業里也被譽為“走鋼絲的人”。“脊柱之間集中了大量神經、血管等重要組織,在這上面開展截骨手術,任何環節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神經、血管、脊髓損傷,嚴重時可致癱、致死。”王達義介紹,脊柱截骨手術根據截骨程度分為6個等級,劉女士的手術屬于復雜的四級截骨矯形手術,又稱PSO(經椎弓根)截骨手術。
經過充分的手術評估及術前準備,劉女士及家屬同意手術方案。很快,王達義帶領團隊為她開展手術治療。“術中,我們要剝離包繞的神經、血管,并將其保護起來,然后將其中一個椎體切掉一半,再通過10個螺釘固定。”王達義說,截骨較為順利,但在打螺釘時,由于患者有嚴重的骨質疏松,導致螺釘打不牢,于是通過注入俗稱“骨水泥”的醫用膠水,使螺釘緊固。
術后,劉女士后凸的脊柱得到徹底糾正,身高增加8厘米。醫生介紹,困擾劉女士多年的腰背疼痛也將隨著術后康復慢慢消失。
改良截骨技術造?;颊?/strong>
“脊柱截骨矯形手術的難點在于,既要把畸形的脊柱擺正,又不能傷到患者。”王達義告訴記者,為最大限度避免術中脊髓損傷,他們使用先進的神經監護儀器,它就像雷達,對任何細微神經損傷實時報警。
為了達到手術精準安全,需要采用切骨如切豆腐的“超聲骨刀”,以及高速磨鉆等先進工具。同時,脊柱截骨矯形手術的出血量較大,還需要有血液回收循環技術設備的支持。此外,手術對麻醉的要求也極高,需根據手術進展適時適度調控麻醉深度和鎮痛效果。
王達義表示,胸腰椎骨折是臨床常見脊柱外傷,少數患者因為早期處理不當而遺留胸腰椎后凸畸形后遺癥,嚴重時出現慢性腰背痛甚至出現神經癱瘓癥狀,必須進行外科手術治療。目前,臨床上通常選擇四級截骨矯形手術,但該手術存在損傷大、出血量大、并發癥相對多的缺點。
太和醫院脊柱外科結合大量實踐經驗,特別是在近5年學習吸收的手術方式基礎上不斷總結研究,創造性對四級截骨矯形手術進行改良,通過簡化截骨范圍、部分椎弓根椎體切除等,從而達到減少出血量、并發癥的效果。這種創新性手術方式獲評太和醫院2020年特色技術獎勵。
編后:醫療技術是醫療質量的內在核心,是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滿足人們醫療服務需求的必由之路。“十三五”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市衛健委的指導下,太和醫院奮楫篤行,在前沿醫療技術的開展和運用上取得驕人成績。一項項前沿技術、核心技術、特色技術頻繁開展,實現外科手術微創化、內科治療外科化、介入治療常態化,尤其在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微創外科、介入治療等救治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一大批國家、省級診療中心相繼落戶太和醫院,為區域百姓筑起強有力的健康屏障。術前術后影像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