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 曾雨 特約記者 王慧 報道:昨日,得益于太和醫院最新開展的“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因高墜導致骨盆骨折的小皓(化名),術后3天即康復出院。
今年12歲的小皓是老河口市人。今年8月7日,他不慎從高處墜落,導致全身多處受傷,經當地醫院清創縫合處理后,于9日轉到太和醫院,并接受了口腔科下頜骨骨折手術治療。
在其他受傷部位得到有效處置后,16日,小皓轉入骨科四病區治療,并于23日接受了“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治療骨盆骨折。
太和醫院骨科四病區主任趙猛介紹,骨盆手術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手術,以往醫生要對患者實施全麻,將軟組織全部打開暴露骨折部位后,再用鋼板等進行固定,不僅創傷大,且需要反復透視、反復嘗試,徒手置釘的穩定性和操作精度不夠,手術風險大。
針對小皓的病情,盡管骨盆骨折錯位幅度不大,但他的骨骼處在發育中,較成人尺寸要小,且存在骶骨變異,即骶骨前方呈三角形有凹陷,血管易藏匿其中,增加了手術風險。
得益于“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這些問題迎刃而解。8月23日,趙猛帶領科室副主任徐圣康等團隊成員,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精準定位、設計入路,指揮機器人手臂將兩根分別長7厘米、8厘米的通道螺釘嚴絲合縫地置入設計位置。小皓的手術非常成功,用時僅20分鐘,且創傷僅兩個5毫米的切口,術中出血僅10余毫升(本報昨日曾報道)。
“沒想到術后3天就可以出院。”昨日,在骨科四病區病房,小皓的媽媽李女士連聲感謝趙猛醫生團隊。趙猛介紹,如果采取常規手術,小皓住院康復時間得2至3周。
據了解,“天璣”是國產第三代骨科手術機器人,是世界首臺創傷及脊柱骨科手術機器人,能夠實時追蹤,實現亞毫米級手術精度,是國內唯一獲得國際 CFDA認證的第三代骨科手術機器人。在其輔助下手術,可實現精準定位和入路置釘,避免了反復穿刺、反復透視定位等操作,可使患者的軟組織損傷小、手術切口小、出血量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復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