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rgapp"><menu id="rgapp"></menu></object>
  • <big id="rgapp"><nobr id="rgapp"></nobr></big><th id="rgapp"><option id="rgapp"></option></th>

  • <code id="rgapp"><small id="rgapp"><track id="rgapp"></track></small></code>
  • <th id="rgapp"></th>
    <strike id="rgapp"><sup id="rgapp"></sup></strike>
    <tr id="rgapp"></tr>
    新聞 政務 黨建 視頻 圖片 社區 評論 旅游 電商
    客戶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數字報

    平價理發店③ 鐵路道口的露天理發師:6元理一次發她堅持了7年

    時間:2021-11-30 10:01    來源:十堰晚報  字體:  打印  播報

    蘭文清為顧客理完發后,還順帶刮了刮胡子。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記者 王琪 圖/記者 劉成臣 

    廢舊的鐵路道口邊每天都在上演著這一幕:一把靠背木椅、一把推子、一面鏡子,穿著粉色帶花圍裙的中年女子站在椅子后手舞翻飛,隨著毛發掉落,不到10分鐘,一個干凈利落的發型就出現在眼前。

    這名中年女子名叫蘭文清(音譯),鐵路道口的這一方小天地是她工作的地方。7年來,她幾乎每天都帶著椅子和工具在這里理發,沒有招牌也沒有店面,但來理發的客人卻絡繹不絕。

    20多歲開始學理發 現在成了她的飯碗

    蘭文清今年45歲,是鄖西縣觀音鎮人。20歲左右,她就跟著親戚來十堰打工,現在有兩個孩子,女兒在東風高中上高三,兒子上初中。她學習理發這門手藝已有19年,在東風總裝配廠4號門鐵路道口(長春路)這里理發7年,此前她一直在五堰一家理發店工作。蘭文清說,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她為了照顧家庭才想到來鐵路道口支個攤理發。“結婚生孩子太晚,現在兩個孩子還沒拉扯出來,要是早點結婚生孩子就好咯!”蘭文清向記者 感嘆。

    蘭文清告訴記者,剛到十堰時,她在公交車上賣票,因為當時只工作半天,又有個朋友在張灣一家理發店附近工作,她經常去找她玩,理發店的店主便讓她到店里當學徒。上世紀90年代末,她給理發店交了300元“學費”,一邊在公交車上賣票,一邊在理發店當學徒。在理發店學了一年后,她開始正式干起了理發這個工作。

    在蘭文清這里,老人和小孩理發一般都是6元一次,需要稍微理個發型洗個頭的最高也不過8元一次。段爺爺今年80歲,是這里的???。自蘭文清開始在這里支攤,段爺爺就每個月來理一次發。用推子給段爺爺將頭發推短后,蘭文清看到他的胡子長長了,便順便給段爺爺理理胡子。段爺爺笑呵呵地夸贊道:“她是真的很過細,這可比外面理發店理得仔細多了。”

    沒有水沒有電,簡陋的小天地就是工作間

    露天的理發攤沒有招牌沒有門面,隔壁就是賣菜賣水果的攤販,煙火氣很濃。蘭文清說,以往這里每年會收取200—300元的租金,今年到現在也沒收,不知這里是不是要整改了,“要真是整改的話我估計就做不成咯!”

    因理發攤沒有遮雨棚,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她就出不了攤。好在時間自由,每天天黑了,丈夫從廠里下班就會將蘭文清捎回家,兩人順便在路邊買點菜,生活過得也是悠閑舒適。

    蘭文清的工具也十分簡單,一面80厘米長的鏡子,三把推頭發的推子,一個海綿撲,幾把小梳子和幾把剪刀,就這么安靜地躺在蘭文清的工具箱里。在采訪的1個多小時里,來蘭文清這里理發的就有4人。她說,她一天能為20多人理發,5—10分鐘理一個發。記者看到她手起發落,十分利落。

    說起在這里支攤最不方便的地方,記者以為她會說沒有水和電,但蘭文清可不在乎這些。沒有水,她可以拿著水桶去50米外的水龍頭里接水;沒有電,她可以每天晚上回家把三把推子都充好電放在工具箱里。夏天太熱,她就早點出攤,等中午日頭快過去了再回家;冬天太冷,她就晚點出攤,中午早點回家。在她看來,最不方便的就是這里沒有亮堂的路燈,不然她晚上可以多加會兒班,多掙點錢。

    “平時這個時候是最忙的,今天還好,沒那么多人。”蘭文清邊說邊搓著手里的毛巾。天氣微涼,她的雙手都被水凍得發紅。每天收攤前,蘭文清都會將墻上的鏡子仔細擦洗干凈,然后裝好帶回家。每天開攤前,蘭文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鏡子掛得板正。她說,這面鏡子是她換的第5面了,對她而言,手里的工具和這面鏡子是她最大的招牌,也是她“吃飯的家伙”,所以她格外珍視。

    許多人知道她的攤位,但鮮有人知道她名字

    家住長春路的王阿姨上午9點到鐵路道口附近的菜市場買菜,每天都會路過蘭文清的小攤,健談的王阿姨每次路過都要跟蘭文清嘮兩句,蘭文清也很樂意與人閑話家常。她同王阿姨聊天時,手里的剪刀和推子也沒停歇過。

    只見她右手持電動理發器,左手拿小梳子,左右配合,在顧客頭上上下翻飛。理完頭發,換小刀刮胡須,拿棒狀電動刀具在鼻子里旋轉、耳朵里旋轉……整個過程也就十多分鐘。

    來蘭文清這里理發的幾乎都是每天路過鐵路道口或者家住在附近的市民。“鐵路道口外面大馬路邊上有四五家理發店,來我這里的都是些年齡大的或者對發型要求不高的。”蘭文清這一小塊地方沒有電沒有水,只能理個發,燙頭染頭她一概做不了,但是一個月也能掙個三四千,她覺得也不錯。

    原本同蘭文清聊得還算愉快,她也是個好親近的人,但當記者掏出相機,將鏡頭對準她時,她顯得局促又緊張。當記者問到她的名字時,她又有些抗拒。“沒必要知道我的名字,來我這理發的,跟我聊天的人都不知道我叫啥。但是你只要一問這鐵路邊理發的人,他們都知道是我。”直到最后,蘭文清也只是說了自己姓蘭,名字里有個清字。

    隨著日落西頭,鐵路邊賣菜賣水果的逐漸多了起來,附近兩所小學放學的孩子們的打鬧聲、攤販的吆喝聲、市民的還價聲此起彼伏,蘭文清卻靜靜地站在椅子后忙碌,這幅景象恬靜而美好。

    ( 責任編輯:徐蕊    新聞報料:8110110    版權聲明

    亚洲аv电影天堂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