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rgapp"><menu id="rgapp"></menu></object>
  • <big id="rgapp"><nobr id="rgapp"></nobr></big><th id="rgapp"><option id="rgapp"></option></th>

  • <code id="rgapp"><small id="rgapp"><track id="rgapp"></track></small></code>
  • <th id="rgapp"></th>
    <strike id="rgapp"><sup id="rgapp"></sup></strike>
    <tr id="rgapp"></tr>
    新聞 政務 黨建 視頻 圖片 社區 評論 旅游 電商
    客戶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數字報

    我的家鄉我的村| 鄖陽區櫻桃溝村:花海深處是家鄉

    時間:2021-12-06 10:07    來源:十堰晚報  字體:  打印  播報

    每年三四月份,櫻桃溝里漫山遍野的櫻桃花盛開,展現出“遍山雪滿枝,細羽紛飛落”的美景。

    【開欄語】精準扶貧圓滿收官,鄉村振興拉開大幕。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發布,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成了全國各地共同思考的要事。如今,我市不少鄉村已開始積極行動,根據自身特色謀局落子。為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即日起,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推出全新欄目——鄉村振興特別報道之“我的家鄉我的村”。

    新欄目立足本土,圍繞鄉村振興的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5個方面,探索鄉村振興切入點、著力點,呈現真實鮮活的鄉村見聞,展示強勁有力的發展脈搏,擘畫鄉村振興美好藍圖。記者將在全市鄉鎮中篩選具有特色的村子,以實地探訪的方式,深入采訪他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好的做法、現有成果、典型代表以饗讀者。

    櫻桃花海里留下最美的自拍照。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記者 趙久成 何利 圖/記者 張啟國 呂世銀 特約記者 李軍 報道:立冬當日,山城十堰的高山地區落下冬日首場雪花。漫步在鄖陽區茶店鎮櫻桃溝村,雖未如愿見到白雪皚皚的人間勝景,可忙碌于滿山櫻桃樹下的果農們,早已在心中憧憬著來年春日櫻桃花漫山遍野時的如雪風姿。

    當地種植櫻桃已有60多年歷史

    櫻桃溝村種植櫻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前后。櫻桃溝村原名鷹臥溝村,因為這里田間地頭長滿大大小小的櫻桃樹,2008年前后村子改成了現在這個十堰人家喻戶曉的名字。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大力發展櫻桃產業成了當地人瞄準的方向;也是從那時開始,“花海深處是家鄉”成了櫻桃溝人引以自豪的口號。

    “去年,我們村里新增100多畝、8000多棵新品櫻桃樹,預計到了明年就能開始掛果。”說起村里的櫻桃產業,櫻桃溝村黨支部書記李興超隨口說出一串數字。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櫻桃溝村已有櫻桃樹30000多棵。這一棵棵櫻桃樹,如今成了全村人賴以生活的“搖錢樹”。

    “這里的櫻桃真好吃呀!”在鄖陽區櫻桃草莓節上,市民踴躍參與吃櫻桃比賽。

    小櫻桃帶動大產業

    由冬雪聯想到春日里的櫻桃溝,在很多市民心中,這二者都是人間絕美的潔白勝景。每年三月,櫻桃溝村總會被滿山的雪白籠罩。清風拂過,一棵棵櫻桃樹搖曳身姿,抖落幾片花瓣,于是出現了“遍山雪滿枝,細羽紛飛落”的美景。村民周田習慣端著飯碗,坐在櫻桃樹下,享受春日的暖陽,順便憧憬櫻桃成熟時的豐收喜悅。每逢這個時候,市民們會挑一個閑暇的午后或者周末,駕車20分鐘抵達櫻桃溝村,在花海中徜徉。

    “按平均一棵樹產50公斤、每公斤20元計算,一棵樹一年的產值就是1000元。”村民周燕掰著手指頭算賬。實際上,“成年”的櫻桃樹在豐收年份,單棵產量遠不止50公斤,而每年櫻桃上市期間,其價格也不止20元一公斤。再加上賞櫻桃花、采摘櫻桃時節里,游客在村里的附加消費,櫻桃產業及其帶動的鄉村旅游產業早已成了櫻桃溝人發家致富的經濟來源。

    櫻桃溝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副主任趙中平介紹,以前,櫻桃樹都長在田間地頭,村民們根本舍不得在自家的田地里栽種櫻桃樹??山陙?,很多村民轉變種植觀念,開始在原本用來種莊稼的土地里栽種櫻桃樹。此外,以前種植櫻桃樹不修枝、不施肥的觀念也逐漸被科學的培育技術取代。

    櫻桃溝村民用紅火的舞蹈展現幸福生活。

    利用櫻桃產業優勢實現鄉村振興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我市櫻桃集中成熟上市的時期。在觀賞櫻桃花的熱鬧過后,櫻桃溝村又將迎來一年之中第二波游客人頭攢動的喜悅。不經意間,枝頭的櫻桃已經珠圓玉潤。行走在櫻桃溝村的房前屋后、田間地頭,甚至不用踮腳尖,你就可以飽嘗櫻桃的酸甜與美妙。無論是兒時的記憶,亦或是濃濃的鄉愁,都能在櫻桃樹下得到滿足。

    現如今的櫻桃溝村,櫻桃早已不再是全村人單純的依靠。優美的環境,也是村子吸引人氣的重要指標。歪歪斜斜的土房子早已變成整齊劃一的白墻黛瓦院落,塵土飛揚的小路已被干凈寬敞的水泥路取代。村里還特意修建了荷塘、山體公園、游憩廣場,另外栽種了杏子、李子、桃子等10多個品種的果樹。

    “鄉村振興靠的是產業、生態、人才等綜合因素,這些‘發展因子’在我們村已經展現雛形。”說起國家戰略在櫻桃溝村的落實,李興超自信滿滿。但鄉村振興前路漫漫,如何用好現有的優勢,在未來的發展中真正振興櫻桃溝村,如今已成櫻桃溝“村兩委”及全村人都在努力奮斗的目標。

    記者手記>>>

    我第一次走進櫻桃溝村是在2010年。那是一個難忘的5月,村里的道路尚未完全修好,很多地方都只是臨時挖出來的泥土地,停車場更是不見蹤跡。

    此后的十年間,無論是以普通市民的身份,還是因記者的工作需要,前后去過櫻桃溝村多次。每一次抵達這個小村,留下的都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印象。“變”,似乎是櫻桃溝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全沒了蹤影、蒼蠅亂飛的旱廁早已全部升級、因地制宜的停車場隨處可見、原本城里才有的路燈也出現在村落之間……

    實際上,櫻桃溝村最大的變化,是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意識一直在變。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借用現有的櫻桃資源,打造適合全村人的致富優勢,是櫻桃溝村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大國家戰略面前的集體“謀變”。發展產業、打造生態,“農村就是農村,農村要有農村的樣子”,櫻桃溝村在這個基礎上“變”出了現代化新農村的樣貌。

    ( 責任編輯:朱賁    新聞報料:8110110    版權聲明

    亚洲аv电影天堂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