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 曾雨 特約記者 王慧 報道:晚上睡覺,你出現過大喊大叫、拳打腳踢甚至落床的情況嗎?這些癥狀背后,可能是快速眼動期睡眠行為障礙(RBD)在作祟,而 RBD還是帕金森病的前驅癥狀。太和醫院神經內科目前可通過多導睡眠監測,有效確診并干預RBD,在解決睡眠問題的同時,也為帕金森病的診斷提供更早期依據。
市民劉大媽今年56歲,近日,因睡眠不好、睡覺時拳打腳踢等問題到太和醫院神經內科就診。該科副主任醫師孫強接診后了解到,劉大媽晚上睡覺經常做噩夢,大喊大叫,醒來才發現丈夫身上紫了一大塊,原來,她睡覺時還會拳打腳踢,誤傷到丈夫。
后來,兩人只能分床而睡,但劉大媽這些癥狀依然存在,有時拳打腳踢碰到硬物還誤傷了自己,有時甚至發生墜床。這些“異態睡眠”也讓劉大媽睡眠質量變差,白天沒精神,身體狀態也每況愈下。
了解劉大媽的癥狀后,孫強建議劉大媽進行多導睡眠監測檢查,即使用監測設備對其12小時的睡眠腦電、肢體活動進行監測。經詳細檢查、睡眠監測后診斷,發現劉大媽患上了快速眼動期睡眠行為障礙(RBD)。
孫強介紹,RBD是一種在睡眠階段內以發生夢境及肢體活動為特征的睡眠疾病,發作時的暴力行為可造成同床者及自身受到傷害,如骨折甚至更加嚴重的后果,并破壞睡眠質量。值得注意的是,RBD還是多種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的前驅癥狀,如帕金森病、多系統萎縮等。
“帕金森患者在出現肢體震顫等典型癥狀前,可能會出現睡覺時大喊大叫、拳打腳踢等現象,只不過,患者本身不清楚罷了。”孫強介紹,通過非常便宜和簡單的藥物就能很好治療 RBD,劉大媽在服藥后第一天,睡眠就恢復正常。同時,還提醒患者,如出現帕金森病早期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早發現、早干預。
據了解,太和醫院神經內科于去年12月份開展多導睡眠監測,目前已有10多位市民監測過,治療效果顯著。醫生為患者安裝多導睡眠監測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