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 通訊員 邱亮 報道:對于基層人民群眾來說,一名專業過硬、技術高超的醫療工作者,無疑是護航百姓健康的主心骨。在竹山縣得勝鎮金明村,就有著這樣一位讓群眾無比信賴的老村醫——符義銀。
已過耳順之年的符義銀,是一名共產黨員。1981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4805部隊衛生隊服役,三年后光榮退伍。1994年開始,他始終堅守在竹山縣得勝鎮金明村,無數個日日夜夜,三十載春秋輪回,做著為基層群眾看病救治的工作,用真心、細心和責任心,去對待每一位患者,把心底最熾熱的情感,奉獻給了農村醫療事業,用一份執著和堅守,書寫醫者的擔當與奉獻。
護航群眾健康的“及時雨”
金明村是一個擁有1100多人口的村莊,目前常駐人口800多人,多是老年人和嬰幼兒,其中65歲以上人口157人。人過60歲之后,會出現一些常見的慢性疾病。村里每位老人的健康狀況,村醫符義銀了如指掌。因此,老年人口的日常健康檢查是他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每個月,他都會定期組織老年群體檢測血壓,及時掌握老年人的身體情況,便于及時診療。
對于村里的慢性疾病患者來說,符義銀更是護航健康的“及時雨”。村里共有高血壓患者95人、糖尿病患者10人、精神障礙患者8人。對于符義銀來說,這些是健康檢查的重點人群,部分人員每周都需要檢測血壓和血糖,符義銀也會及時對這些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回訪。
為了減輕患者的就醫經濟壓力,他經常自費購買血糖檢測儀器和測試卡,為糖尿病人免費持續檢測血糖。為了掌握精神障礙患者的情況,他也會定時回訪相關人員,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門測量服務。在交通不便的農戶,有時候為了給患者進行復診,他要走六七里的山路。腳下粘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在一條條蜿蜒的山路上,老符的腳印見證著一位基層醫療工作者的醫者仁心。
特殊防疫時期的“主心骨”
自從新冠疫情出現后,符義銀的工作就更加忙碌。作為村里唯一的醫生,他非常關注村民的基礎健康情況。2020年5月,福利院五包戶顧明銀老人突發中風,導致腿腳癱瘓,不能下床行動,老人膝下無兒女,符義銀便主動接過了照顧老人的重任。為了保證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他和村支兩委人員輪流上福利院照顧。運用針灸,理療等手段做康復治療,并親子為老人擦身洗頭,悉心照顧著老人,大大減少了老人的孤獨和無助。
疫情防控特殊期間,符義銀積極落實上級關于疫情防控的相關政策和要求,協助村委干部篩查外出務工歸鄉人員,每天為居家隔離人員上門測體溫,并上報鎮衛生院。他始終秉持良好的職業品德,認真做好分內之事,新冠疫苗上市后,他積極宣傳,引導村民注射疫苗,并且配合鎮衛生院醫務人員,為孤寡老人和行動不便村民上門注射疫苗。在核酸檢測期間,他堅持上門為重點檢測人員采集核酸標本,樣本按時送到鎮衛生院集中檢測。在交通不便利的金明村,為了完成送標本的工作,他每天要往返步行10多里路,但他從未有過怨言,這種主動奉獻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村民,他也獲得了“2020年得勝鎮新冠疫情防控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傳承醫德醫風的“好榜樣”
將大多的時間都奉獻給自己熱愛的醫務事業,但符義銀自己家也有91歲老母親要照顧,他只能舍小家為大家,多年的義務康復理療,他從未收過村民的錢。他總是強調村民的不容易,實際上,自己的生活也非常困難,但他總是想著別人、忘卻自己的私人需求。對待村民,他的工作態度更是可圈可點,在日常醫療服務和防疫宣傳工作中,他耐心向村民普及醫學知識,深入細致講解防疫常識,從未有過一絲不耐煩。
良好的醫德醫風在符義銀身上展現得淋淋盡職,也影響著下一代的青年人,在他的積極引導下,兒子和女兒都成為了醫務工作者,擔負起醫者的重任,將基層醫療工作人員的精神代代傳承,讓更多人受益,為更多人服務。
唯有高尚之醫德,方才悟化出精湛之醫術。二十年如一日,符義銀是金明村村民心中的“健康守護人”,他日復一日用行動踐行著醫者仁心的晟言,堅守在最基層的醫療工作崗位上。在特殊防疫時期,又能夠以身作則、率先示范,穩定人心,為鄉村疫情防控鑄牢了堅實防線,他始終牢記自己作為黨員的光榮身份,在基層一線踐行著醫務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