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 通訊員 周宗華 報道:近日,隨著黑家灣村迎賓廣場、遼瓦大橋西端停車休息區、堵河大橋戰國人物雕塑景觀等項目基本完工,“柳五”路環庫生態建設正一步一個腳印地穩步推進。其中,彭家灣村觀景亭臺及停車休息區景點打造已在上年提前完成,古色古香的觀景亭臺、軒榭欄桿和鮮艷的樹木花草以及太陽能路燈吸引了大批游客駐足剛剛建成不久的停車休息區即興游覽。
地處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中上游的省道二級路“柳五路”,長達49.2公里,屬于十堰市環庫生態旅游公路。按照2014年5月十堰市交通運輸局“環庫生態旅游公路景觀規劃 ”設計范圍為,柳陂至五峰公路起于柳陂鎮白鶴觀與福銀高速柳陂新互通連接線,向西北方向下穿福銀高速,此后路線向西沿漢江展線,經遼瓦、小石溝、大石溝、安城后到達路線終點——五峰鄉中心集鎮,施工路線全長44公里。全線規劃設1個加油站維護服務區,5個景觀節點、3個停車休息區,共9個節點。這些節點沿公路全線布置相隔5-6公里左右,都具備停車休息、衛生間等功能。建設項目包括道路改建、邊坡治理、景點打造共13項內容。
據了解,“柳五”路環庫生態建設設計著眼“生態”二字,重點體現該路段沿線的地形地貌,通過對道路的組成元素,如邊溝、護欄、休閑景觀節點、服務區,運用生態景觀的設計手法,將該公路打造成為集生態保護、游覽觀光的綠色景觀道路。同時,環庫生態旅游公路以建設“內暢外聯、輻射周邊、換乘便捷、無縫銜接”的綜合交通,“集約高效、安全優質、文明規范”的現代交通,“一線串珠、路景相融、便捷舒適”的旅游交通為總體目標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陸路同水陸的立體交通網絡,交通網絡與水上和陸上各旅游景點的無縫隙銜接,提高旅游景點的可入性和品質。通過環庫旅游公路建設,將漢水文化,庫區風情打造成本區域具有地方特色的標志性生態旅游景觀道路。
施工要求不刻意追求人造景觀,尊重、繼承傳統文化鄉土意識,尊重區域環境內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以自然為本,保護當地環境的原始風貌,重視植物的自然演替規律,追求植物群落的穩定性,多運用當地本土植物,保證場地和諧的環境特征與生物的多樣性;不搞人工開挖造景,而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營造生態景觀,并與周圍地形,地物協調一致,減少對各種資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在符合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對基地原有的構建進行再利用,并對基地施工原有遺棄的材料和土場進行再利用,減少資源浪費,避免造成污染;景觀點基本建立在廢棄土場和拆遷荒地上,力求融合地方文化,因地制宜,傳承文化,以人文本,充分利用沿線拆遷棄土場、施工材料堆砌場、挖方填方空地等,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弘揚地方特色,營造特色公路景觀。因地因勢設置個性化的景觀服務區、觀景臺、港灣式??空?,為游客、當地居民提供舒適、宜人的休息、最佳觀景點,提升公路的文化品位和層次。
遵循這一設計理念,五峰鄉和柳陂鎮緊密結合沿線村莊環境道路整治,內引外聯,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投資力度,穩步推進項目實施。目前已實現瀝青砼路面提升改造,部分路段路燈安裝、植樹種草、景觀打造正在有序進行,上半年可完成公路沿線路段所有路邊綠化工程。
筆者近日在小石溝村路段看到,施工人員正在路邊花草園里精心地植樹種花栽草,先前擺放的供游客行走園內看花的條石,貫穿整個花圃。走進園內,可全方位欣賞到全園景致,無死角,讓游客更加賞心悅目。同時,離此不遠的大石溝村“大龍口”中橋景區路段停車休息區觀景臺打造也即將完工,佇此西望,一瀉千里的壯麗漢江兩岸景色盡收眼底,氣勢磅礴。勞作之余,來此游玩看景的附近村民興奮地說:“真沒想到,柳五路生態旅游發展得這么快,這么好,一眨眼就到我們村口了!往年,我們總想著拿錢到外地旅游看景,現在卻有那么多外地游客開著車來我們村口游玩了,這變化可真是翻天覆地??!”
“變化是快??!我們要點贊湖北,點贊鄖陽!”施工老板說,“我們正在迎戰初夏,嚴把質量關,抓緊干活,屆時,一條全新的五彩斑斕生態柳五路即將精彩地呈現在沿線居民的眼前,提升大家的幸福感、獲得感。”他的話贏得現場一陣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