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rgapp"><menu id="rgapp"></menu></object>
  • <big id="rgapp"><nobr id="rgapp"></nobr></big><th id="rgapp"><option id="rgapp"></option></th>

  • <code id="rgapp"><small id="rgapp"><track id="rgapp"></track></small></code>
  • <th id="rgapp"></th>
    <strike id="rgapp"><sup id="rgapp"></sup></strike>
    <tr id="rgapp"></tr>
    新聞 政務 黨建 視頻 圖片 社區 評論 旅游 電商
    客戶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數字報

    我的家鄉我的村 | 丹江口市高家溝村:昔日偏遠村 如今碧水連天花果飄香

    時間:2022-05-19 08:17    來源:十堰晚報  字體:  打印  播報

    高家溝村通過發展風之谷、梯子溝、碧水藍天等多個生態采摘園,建成了富民產業,拓寬了增收渠道。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 記者 何利 報道:“水潤中國心,做客丹江口。”因為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作為核心水源區的丹江口市可謂是聲名遠播。而地處丹江口水庫岸邊的丹江口市三官殿辦事處高家溝村,也因為南水北調帶來的發展機遇日漸崛起。一庫碧水南岸的區位,使得高家溝村這個全新的“花果山”,在庫區的朝陽下熠熠生輝。

    高家溝村位于丹江口市三官殿辦事處西郊、丹江口水庫南岸,全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390戶,1442人。全村面積18.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31畝。其中,南水北調二期后靠移民共計191戶,人口787人。在2015年以前,高家溝村還是個交通閉塞的村莊。山高溝深的高家溝村,讓近在咫尺的丹江口市城區顯得那么遙遠。“尚未硬化的公路曲曲彎彎,想到城里去一趟著實不容易。”說起過去的高家溝村,村民們的普遍印象是貧困。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

    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推進,高家溝村迎來了曙光。2015年,隨著“中國最美山水公路”的建成通車,被環庫公路穿境而過的高家溝村也從昔日默默無聞的偏遠村,一下子從“幕后”走到了“前臺”。一條旅游公路縮短了高家溝村與外界的距離,同時也讓高家溝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城郊村。而其聞名的原因,自然是村子優美的生態環境和全新的村容村貌。

    漫步于高家溝村的居民區內,藍瓦白墻的民房一排排分布在山腰之上。房與房之間的空地,全部是干凈的水泥地。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后,栽植著一排排景觀樹木和品種繁多的果樹。“尤其是杏子、櫻桃,在開花的季節可漂亮了,整個居民區就在花海中。”村民高穎介紹稱,以前,這樣的畫面她只在電視里見到過。

    三季有花、四季有果,成了現如今高家溝村的真實寫照。

    站在村子的高處,村子的全景盡收眼底。蜿蜒的出村公路是清一色的柏油路面,穿過茂盛的樹林一直與村外的環庫公路相連。環庫公路的另外一側,則是碧波蕩漾的丹江口水庫。朝陽里、晚霞中,源自丹江口水庫的氤氳水汽,在蔓向無邊天際的同時,滋潤著高家灣村的溝溝壑壑。原生態的高家灣村,一草一木都在水汽里一點點地舒展。

    地處水庫岸邊,高家溝村更懂得生態的重要性。近年來,高家溝村通過吸引能人回鄉,引進市場主體等途徑,引進200萬元以上市場經營主體3家,共流轉土地270余畝,形成了桃園、李園、杏園等特色園區,種植了石榴、櫻桃、葡萄、藍莓、草莓和血橙等為主的特色四季應季水果,種植規模達到1000多畝。

    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已經成了現如今高家溝村的真實寫照。“花果山”的稱號,也成了高家溝村全新的名片。水果成熟季節,三五成群的游客抵達這里,提上一只小籃子,迫不及待地鉆進果林。碩大的桃子,從綠葉中探出紅撲撲、水靈靈的小臉,壓彎了枝頭,滿眼是豐收的喜人景象。亦或是站在村子的高處,遙望遠處的江水共長天一色。江風拂過,觀鷺鳥翩躚,云卷云舒,看山村巨變。

    漫步于高家溝村的居民區內,藍瓦白墻的民房一排排分布在山腰之上。

    “外來”夫婦安家河畔小村

    “從荊州到這里,完全是緣分使然。”喻靜說自己跟丹江口市有緣,一方面關于愛情,另一方面源自丹江口庫區的優美環境。

    今年38歲的喻靜是荊州人,在武漢上大學時,她認識了同在武漢求學的十堰竹山人羅賢鋒。再后來,兩人結為連理,共同在武漢創業。同為美術專業的兩個人,在武漢開了一家廣告策劃公司,生意很是紅火。那時候,作為竹山人的羅賢鋒,并未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會回到十堰生活。

    隨著生意的范圍逐漸擴大,公司的業務也從武漢擴展到了省內的多個城市。2017年的一天,羅賢鋒看到丹江口環庫公路沿線的景觀設計項目正在招標,而這一項目,跟公司的業務范圍正好對口,便積極投標。“很幸運,我們中標了。”羅賢鋒說,就這樣,他和他的團隊成了丹江口環庫公路沿線景觀的設計者。

    實地熟悉環境,是設計工作開始之前的必經環節,于是羅賢鋒開始了他的環庫“旅游”。駕車沿著蜿蜒的環庫公路行駛,一個個景觀的設計方案也逐漸在他心中成型。“實際上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丹江口庫區的秀麗風景。”羅賢鋒說。從設計到施工,羅賢鋒參與并見證了整個丹江口環庫公路沿線景觀從無到有的過程。而水庫沿岸的溝溝岔岔,也都清晰地映在了他的腦海。

    工程完工,羅賢鋒沒再回武漢繼續經營生意,而是帶著妻子喻靜來到了丹江口市。完好的生態、秀麗的風景,自然也吸引了這個出生于荊州的女子。在丹江口市扎根,很快成了夫妻倆的共識。一番規劃和選擇后,夫妻倆從高家溝村流轉了一面山坡的土地。在不破壞生態的情況下,夫妻倆決定在山美水美的丹江口水庫岸邊,打造一處精品水果采摘園。

    高家溝村位于丹江口水庫南岸,丹江口環庫公路穿境而過。

    他們所選的位置,與丹江口水庫之間就隔著一條環庫公路。園區內有一處植被豐茂的山谷,從江面吹來的風,時不時會搖動附近的植被。于是他們的采摘園,就有了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風之谷精品生態采摘園。從一片荒山開始,滿腦子都是藝術構圖的夫妻倆開始打造他們心中的世外桃源。“這里建一座瞭望塔,那里建一片小樹屋;東邊種植油桃,西邊栽種黃桃……”羅賢鋒介紹,他們最初的夢想已經達成,目前,他們已經種了40多畝地的油桃、30多畝地的黃桃和70多畝地的李子。

    “雖然和想象中的還有一些差距,但我們的夢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愛笑的喻靜,給自己的微信賬號起名“風之谷主”,忙時她跟工人們一起在園區里干活,閑時她喜歡到不遠處的水庫邊散步。距離采摘園幾分鐘路程的地方,一處名為“碧水連天”的環庫公路觀景臺就出自丈夫羅賢鋒之手。站在那里看日出日落,早已成了她田園生活的一部分。

    素喜歲月,慢煮光陰。羅賢鋒夫婦,走過大城市的熱鬧與喧囂,已經在這個河畔小村里扎根發芽。跟隨時光的腳步,他們的夢幻家園,已經在水汽的滋養下開枝散葉,開花結實。

    <<<鏈接

    通行線路(自駕

    十堰城區——漢十高速——土關埡——丹土一級路(太和大道)——丹江口市滄浪港——環庫公路——高家溝村

    餐飲

    <<<記者手記

    “共抓大保護、當好守井人”是全體十堰人的共同使命,同時也是整個高家溝村恪守的首要原則,于是,發展無污染產業也成了全村人的共識。

    近年來,高家溝村深入踐行“紅色引領護水源、全域旅游促發展、‘兩山’實踐惠民生”三條路徑,建成“一點兩帶三園區”,形成了以代家溝移民安置點為中心,碧水連天觀景臺、水天一色觀景帶為依托的城郊旅游觀光格局,發展了風之谷、梯子溝、碧水藍天等多個生態采摘園,建成了富民產業,拓寬了增收渠道。

    現如今的高家溝村,農旅融合的發展模式讓整個村子活了起來、人氣旺了起來、村民富了起來。幽美的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圍繞“吃、住、行、游、購、娛”而展開的發展思路,高家溝村在補齊基礎配套設施短板方面下了大功夫。道路硬化、黑化,設置與景區相匹配的精美指示路標,建設度假農莊,開辦民宿,讓游客體驗獨特的茅草屋風情。建設采摘園保鮮、包儲等必需的驛站,配套建設移民服務中心,配套衛生室、超市、電商、紅白理事堂等,果園配套游樂園,推進全域旅游,加速產業升級。

    這所有的一切,讓昔日封閉貧困的高家溝村,一躍成了后來趕超的先進典型。在鄉村振興的路上,高家溝村正快馬揚鞭。

    ( 責任編輯:封榮娟    新聞報料:8110110    版權聲明

    亚洲аv电影天堂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