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 曾雨 通訊員 鐘澤宇 報道:大家對“腦癱”一詞并不陌生,但實際上,腦癱的“癱”指的是肢體的運動功能障礙,很多患兒并不存在智力上的障礙。針對腦癱患兒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太和醫院神經創傷、功能神經及小兒神經外科疾病診療中心開展“一體化”神經外科手術治療。目前,已有多位患兒受益。
腦癱治療應該是關注神經及四肢
9月15日,記者來到太和醫院神經創傷、功能神經及小兒神經外科疾病診療中心。病房里,5名患兒正在病床上休息,他們都是腦癱患者,于日前接受了腦癱的神經外科手術治療。
太和醫院神經創傷、功能神經及小兒神經外科疾病診療中心副主任醫師張濤介紹,腦癱是由于在圍產期和出生早期、因為各種原因出現腦損傷,而導致患兒運動功能受損的一類疾病,其可以伴有或不伴有情感、認知、語言、智力和精神行為異常等,是導致兒童機體運動功能障礙的主要疾病之一。
張濤說,腦癱的腦損害是不可逆的,是幾乎不可治療的,將終生維持在最初損害水平,不會隨生長發育加重,而腦癱所導致的四肢運動功能障礙卻是可以被治療和改善的。換言之,腦癱治療應該是關注神經及四肢,而不是腦袋,且早期干預是基本的治療原則。
“腦癱患兒四肢運動功能障礙主要有兩種表現,即肌張力和肌力??祻陀柧毧梢猿C正運動姿勢,但不能解決肌張力的問題。”張濤說,“患兒接受康復訓練時,肌張力得到控制,可一旦康復訓練停下來,肌張力就增高了,并引起走路運動障礙和走路姿勢的異常。”
兩天內為5名腦癱患兒開展“一體化”治療
通過外科手術可以解決肌張力的問題。神經創傷、功能神經及小兒神經外科疾病診療中心引入新技術,并在9月4日至5日,連續為5名腦癱患兒開展了“一體化”神經外科手術治療。
14歲的小濤(化名)在出生時因缺氧窒息導致腦癱。半歲確診后,一直在醫院接受康復訓練,但肌張力的問題一直沒得到解決。隨著年齡增長,小濤走路的姿勢明顯異常,腳尖踮起來,內收肌非常緊。針對小濤的情況,張濤為其開展脊神經后根選擇性切斷術+脛神經部分運動支縮窄術+腘繩肌肌腱松解術+半腱肌延長術+跟腱松解及延長術的治療方案。
無獨有偶,4歲的小偉(化名)患有混合型腦癱,主要表現在緊張的情況下,手足的徐動、緊張性的肌張力增高,吐詞不清,流涎明顯等。通過頸動脈鞘周圍交感神經部分切斷術就能得到較好的解決。
“100個腦癱患兒有100種表現形式,針對腦癱患兒,需要針對性、個體化解決。”張濤表示,在該中心,他們可以為腦癱患兒提供“一體化”的治療方案,一次手術把神經、肌腱等問題都解決。需注意的是,外科手術只能解決肌張力的問題,患者后期仍要配合肌肉、肌力的康復訓練,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最終改善腦癱患兒生活質量,讓他們重回校園,回歸社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