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百二河中岳路至六堰白帆橋段河道正式開放。這里兩岸綠樹成蔭,蜿蜒河道清如碧翡,一道玉橋橫跨東西,構成一幅迷人的生態畫卷。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記者 羅毅 圖/記者 張建波
“小橋、流水、人家,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臨水而居、依山傍水的美好。”今年國慶假期,百二河中岳路至六堰白帆橋段河道正式開放,吸引很多市民前來拍照打卡。岸上,各種綠植生機盎然,處處透著綠意。河道內,主河床蜿蜒柔美,河水在河床上潺潺流動。兩側的游步道寬敞平整、高低相間,綠植錯落有致,各具特色,呈現出一幅“水清岸綠”的畫卷。
百二河六堰段已改造完成并向市民開放。
百二河的變化,正是十堰河道治理的縮影。在十堰城區,3條河道分屬3大流域:一是泗河流域的馬家河、茅塔河、田湖堰河;二是神定河流域的百二河、張灣河、紅衛河、巖洞溝、神定河干流,泗河、神定河直接匯入漢江;三是犟河流域,犟河流入堵河后進入漢江。臨水而居、依山傍水是很多市民理想的居住地。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我市的神定河、泗河、犟河、劍河、官山河這5條河流(以下簡稱五河)曾經污染嚴重、雜草叢生,被人們稱為十堰的“龍須溝”,不僅嚴重影響城市的文明形象,也給汛期行洪帶來安全隱患。
如今的神定河夏家店段,水清、岸綠、河暢、景美。
2012年以來,我市累計投入約30億元,大力實施截污、清污、減污、控污、治污、管污六大工程。經過多年治理,如今,五河已是生機勃發,今非昔比:清流潺潺,楊柳依依,曲徑通幽,鳥語花香,游人往來,樂在其中。經過刮骨療毒式的治理,五河水質明顯改善。近年來,全市上下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綠色發展”,將深入實施河長制擺在突出位置,全面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形成“黨政領導、河長領責、部門協同、社會共治”的管理機制,凝聚“全民治水、全民護水”的強大合力。
改造之前的神定河夏家店段,雜草叢生,滿是淤泥。
在十堰主城區,百二河是一條穿城而過的河流。它起源于茅箭區大川境內的雞鳴山,自南向北,流經十堰老街、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與張灣河匯合,最后經神定河注入漢江。2019年,十堰市啟動實施百二河生態修復工程,分3個標段進行建設。在這個工程中,共要建設和改造百二河上的13座橋梁。就在10月3日,新二堰路橋正式開放通行。這座橋也是百二河上唯一的一座車行橋。
百二河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一批白鷺前來定居。
河道的治理,最明顯的變化是環境的改善,其背后則折射出十堰轉變生態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決心。如今,漫步十堰城區河道,天藍水綠,風景如畫,人在景中,人在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