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庫區山清水秀美如畫。李軍/攝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朱江 特約記者 李鎮海 通訊員 余向京 報道:本月5日—13日,世界濕地大會在武漢市舉行。被喻為“地球之腎”的濕地與人類的生存、繁衍、發展息息相關,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也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十堰是濕地大市,現有濕地979塊,總面積138.44萬畝。丹江口庫區濕地已成為湖北乃至全國典型生態系統、珍稀瀕危生物基因保護繁衍基地,在保護一庫清水、保護生物多樣性上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極危動物”頻頻現身十堰
“輕聲點兒!這些‘會游泳的雞’就是白骨頂雞。”11月3日,一位十堰市林業局工作人員悄悄地對記者說。當天,在鄖陽湖國家濕地公園,湖北丹江口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丹江口濕地保護區)管理局和十堰市林業綜合執法支隊工作人員聯合開展濕地巡查和鳥類監測。
經確認,在鄖陽湖國家濕地公園水中嬉戲的白骨頂雞有上千只。據了解,白骨頂雞被稱為“會游泳的雞”,是湖北省重點保護動物。其外形與野鴨相似,通常情況下繁殖在北方,冬天遷徙南方。這些白骨頂雞可能是看中了鄖陽湖良好的生態環境,準備在此過冬。如此多的白骨頂雞在鄖陽湖水域聚集,難得一見。
無獨有偶,今年5月,十堰市林業局野保站在鄖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發現50余只黃胸鹀(wú)。這是十堰首次于初夏季節在野外發現這種世界極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黃胸鹀的出現,是生態持續改善的體現。”十堰市林業局野保站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十堰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天保、自然保護區建設、濕地保護與恢復等工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相繼發現“水中大熊貓”活體桃花水母、“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世界最神秘的鳥”海南虎斑鳽(jiān)、秦嶺羚牛、天鵝及半邊蓮、小勾兒茶、秦嶺羽葉報春等珍稀瀕危動植物。
東方白鸛
金雕
鷺
丹江口庫區濕地入選全國重要濕地名錄
風若油彩,率性描繪著深秋的面目。
竹溪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十堰黃龍灘國家濕地公園、十堰泗河國家濕地公園、竹山圣水湖國家濕地公園、鄖陽湖國家濕地公園、房縣古南河國家濕地公園……走進這些濕地公園,滿目青翠,空氣清新,身心舒暢。十堰市林業局局長龍春來向記者介紹,十堰現有濕地979塊,總面積138.44萬畝,包括人工濕地95萬畝、河流濕地43萬畝、沼澤濕地1200余畝。目前,全市建成6個國家級濕地公園,面積達13萬畝。
值得一提的是,丹江口濕地保護區位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典型生態系統、珍稀瀕危生物基因保護繁衍基地。今年1月10日,一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秦嶺羚牛闖入鄖陽區一家食品加工廠。經相關部門救助,1月14日,這頭羚牛被救出,并于第二天被送至武漢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2009年7月,十堰曾在丹江口水庫野外發現一只海南鳽。這是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后首次在野外發現該物種,引起極大關注。此后的2016年4月、2017年7月、2021年10月,十堰均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海南鳽的活動軌跡,并首次在黃龍灘國家濕地公園發現海南鳽。
濕地帶來的不僅有美景,還營造了舒適的生態空間。據監測,十堰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2.3%,PM2.5濃度31μg/m3,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十堰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為野生鳥類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棲息環境。”丹江口庫區濕地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沈偉告訴記者。
丹江口庫區濕地是我國有代表性的濕地類型之一,2000年被列入《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并納入優先行動,同時被列入重要濕地名錄。2017年,丹江口同白洋淀、洱海被環保部定義為“新三湖”,生態區位極其重要。
環境良好擁有重點保護動植物近400種
生態是十堰最大的優勢,綠色是十堰最美的底色。作為濕地大市,十堰多措并舉,大力保護修復濕地,取得顯著成效。截至今年5月底,十堰爭取國家對丹江口濕地保護區投入項目資金2972萬元,其中,基建投入1572萬元、“退耕還濕”項目資金1400萬元,開展栽植補造、生態補水、退耕還草,累計完成退耕還濕工程1.4萬畝。在鄖陽區的漢江綠谷,民營自籌5000萬元,初步建成丹江口濕地保護區示范區。
“來時青山綠水,走時綠水青山。”眼下正是丹江口庫區的蓄水期,西十高鐵建設者為確保丹江口濕地保護區的水質安全和環境保護,不僅設置了棄渣場,還修建污水處理站。在施工中督促各單位做到環境保護與工程建設同規劃、同施工,合力打造“綠色高鐵”。
濕地的保護和修復換來了環境的極大改善。調查顯示,丹江口濕地保護區共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4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2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12種。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8目69科368種,較2017年新增50余種,居湖北省前列。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野生鳥類有712種,代表性的有金雕、白肩雕、胡兀鷲、禿鷲、白尾海雕、東方白鸛、黑鸛、白鶴、中華秋沙鴨、海南鳽、白冠長尾雉、黃胸鹀;國家Ⅱ級保護動物53種,如紅腹錦雞、畫眉、紅嘴相思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