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的337省道旁,一棟棟錯落有致的民居,無不展現著蒿坪村這個現代化農村的獨特魅力。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何利 特約記者 陳健 涂大明 通訊員 胡心眉 報道:12月19日,丹江口市蒿坪鎮蒿坪村的一排溫室大棚里,溫度明顯比室外要高出許多,十多名負責草莓育苗的農民在里面忙碌。這種風吹不到、雨淋不著的工作環境,讓這個村子里的農民一改往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環境,過上了車間化的新型農民生活。
漫步于這個并不算大的村子里,兼容荊楚風格、新秦巴風格的居民樓一棟接著一棟。每棟樓前,就連垃圾桶都被定制成草莓形狀。寬敞的水泥路可抵達每一個單元門口,樸素的籬笆墻連接著滿是綠植的休閑帶,再加上休憩廣場、觀光涼亭的點綴,竟讓人有一種置身在某個高檔小區的錯覺。村子中間流淌的龍泉河河道里,時不時還有幾只白鷺在這里悠閑地捕捉魚蝦。走出村子,步行不到5分鐘,便是蒿坪鎮集鎮。
如今的龍泉河畔,一個個用于種植草莓的大棚,為當地的鄉村振興打開了全新局面;蜿蜒的337省道旁,一棟棟錯落有致的民居,無不展現著這個現代化農村的獨特魅力。近年來,蒿坪村依托獨特的資源優勢,利用當地小氣候打造高標準草莓基地,并以科技賦能的方式為產業發展開辟了全新的賽道。
對蒿坪村而言,發展草莓產業要從2019年開始算起。短短幾年時間,這個不大的村子已經初步完成了種植草莓、賣草莓鮮果和草莓幼苗等完整產業鏈的布局。
“實際上,我們村的長遠規劃遠不止這些。我們計劃將整個蒿坪鎮打造成一個草莓小鎮,而蒿坪村是整個計劃中的核心區。”蒿坪鎮黨委書記謝霞介紹稱,在未來,蒿坪鎮還將在蒿坪村的草莓產業帶動下,實現農旅融合的宏偉藍圖。
這個全鎮重點培育的草莓特色產業基地,主要建設以有機草莓種植、育苗、加工、銷售、采摘旅游、科技研究等為一體的有機農業三產融合示范園。
蒿坪村的草莓產業園吸引不少游客體驗采摘樂趣。
光是在今年,園區內在已建成的30余個高標準智能大棚、1個智能化物聯網控制中心、1個鳥巢黨史學習生活館的基礎上,借助銜接資金項目資源優勢,新建了1座3604平方米的高標準玻璃溫室大棚、1座6400平方米工廠化育苗大棚和1座4000平方米的草莓設施育苗大棚。
“整個村子里,跟草莓產業相關的設施比比皆是,有育苗的,有種植的,有物流的,非常齊全。”蒿坪村黨支部書記趙斌介紹稱,蒿坪村現有7個村民小組580戶2013人,該村現代農業草莓產業園占地650余畝,總投資3000多萬元。
隨著草莓產業不斷做大做強,村民獲得了不少就業的機會。43歲村民張合英的2.5畝土地已被流轉用來種植草莓。她在草莓基地干活,除了每天固定的工錢,還有流轉土地的租金收入。
“我們現在也像城里人一樣,定時定點上班。天天都在大棚里伺候這些草莓,刮風下雨也不受影響。”張合英告訴記者,在整個村子里,像她一樣在溫棚里上班的農民還有很多,“現在既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還能在家門口輕松掙錢。”
據了解,蒿坪村的草莓產業園區主要種植有“初戀的味道”“紅顏”“香野”等6個優質草莓品種,年產草莓苗100萬株,草莓產量10萬斤,年產值300萬元左右。今年,蒿坪村的草莓獲得了“2022年度受市場歡迎草莓區域公用品牌”榮譽稱號,“天使8號”品種草莓還榮獲中國草莓品牌大會組委會2022全國優質草莓擂臺賽金獎。
蒿坪村的草莓產業園年產草莓苗100萬株,草莓產量10萬斤,年產值300萬元左右。
蒿坪村的草莓產業園主要種植有“紅顏”“香野”等6個優質草莓品種。
記者手記
“思路決定出路”,蒿坪村發展草莓產業的思路為一村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出路。這個原本并不出名的村子,在長遠規劃的引領下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并為之繪就了發展藍圖。通過4年的不懈努力,小村已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走穩了自己的發展道路。
立足高遠,蒿坪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優質企業;長遠規劃,蒿坪村制定了集種植、育苗、加工、銷售、科研為一體的長期發展目標;科技先行,蒿坪村將全國最早研究草莓種植技術的沈陽農業大學團隊請進了山村。
于是,以草莓為主產業的現代化智慧農業項目在蒿坪村落地生根。近年來,蒿坪鎮蒿坪村解放思想、主動出擊,大膽嘗試、借力打力,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農業企業合作,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形成了集人才、產業、技術、資金等于一體的發展模式,不斷深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農業發展潛力,把飯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里,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這是農業發展的未來,也是鄉村振興的春天。
風吹不到、雨淋不著的工作環境,讓蒿坪村村民過上了車間化的新型農民生活。
人物故事
汽配老板轉場農業 扎根山村種植草莓
蒿坪村發展草莓產業,緣于浙江老板王建偉?,F如今,他在十堰的草莓種植面積已超過500畝,其中蒿坪村的基地面積已達400畝。
1984年出生的王建偉是浙江麗水人,2000年左右,他到十堰開始從事汽配生意。2010年,王建偉無意間聽初中同學說起蔬菜的無土栽培技術,考察市場、學習技術后,他決定在十堰發展智慧農業項目。
就這樣,王建偉成了十堰第一個從事無土栽培技術發展和推廣的人。雖然他對汽配生意很在行,但對種植蔬菜搞農業卻是一竅不通。
在哪里投資建基地成為首要面臨的難題。他得知張灣區蔬菜辦在花果大路村有一片數十畝的蔬菜基地,本也想做有機特色蔬菜種植,但苦于沒有資金投入。王建偉的想法正好與張灣區蔬菜辦的蔬菜發展規劃不謀而合,蔬菜辦決定將此處蔬菜基地免費出租給王建偉。
再后來,王建偉又開始了大棚種植草莓的事業。鄖陽區的青曲鎮、柳陂鎮都留下了他的足跡。2019年,蒿坪鎮以招商引資的方式,將王建偉這位外地老板引到了蒿坪村。
為了更好地發展草莓產業,蒿坪鎮派人專門到全國最早研究草莓種植技術的沈陽農業大學學習經驗。地方政府的誠意打動了沈陽農業大學的吳迪教授,2021年4月,吳迪教授帶領團隊進駐蒿坪村。
專家團隊的技術加持,再加上自己多年來摸索的經驗,王建偉的草莓種植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升。
現如今,王建偉在蒿坪村的草莓種植基地建起了連棟溫室、裝備霧化噴頭、雙遮陽網、雙保溫層以及水肥一體化設施。坐在辦公室內,王建偉等掌握了相關技術的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即可完成澆水、施肥等工作。所有種植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素,目前也已實現自動化控制。
“現在種地如同繡花,從數據采集、電器控制、質量分析、誤差修正等都要做到精準。雖不用體力,但頗費腦力,沒有人才、技術、科技的支撐,很難實現。”王建偉說。
“每年的11月底就可以開始銷售草莓鮮果,一直能持續到第二年的5月份。常規品種的草莓一斤能賣50元,‘初戀的味道’等高端品種能賣到100多元一斤。”王建偉介紹,在科技的加持下,基地種植的草莓受到廣大客戶的青睞。
與此同時,基地培育的草莓幼苗,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不僅十堰本地市場看好,就連山西、山東、江蘇、黑龍江、湖南等地的草莓種植基地,也紛紛求購產自蒿坪村的草莓幼苗。其中“初戀的味道”“香野”兩個特優品種的草莓苗,銷售十分火爆。
通行線路
自駕
鄖陽區方向:十堰城區——鄖陽區——楊溪鋪鎮——安陽鎮——習家店鎮——蒿坪鎮——蒿坪村
武當山方向:十堰城區——六里坪鎮——土關埡鎮——丹江口市城區——涼水河鎮——石鼓鎮——蒿坪鎮——蒿坪村
均縣鎮方向:十堰城區——六里坪鎮——均縣鎮——習家店鎮——蒿坪鎮——蒿坪村
餐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