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華明,1980年參加教育工作,在山村小學教師這個崗位上辛勤耕耘42年。42年的深情守望,染白了雙鬢,染綠了山鄉,他始終用行動踐行諾言:用畢生精力,為山區娃娃鋪路添彩,先后榮獲“十堰市優秀教師”“十堰好人”“荊楚好老師”等榮譽稱號。
站好三尺講臺,四十二年如一日
1980年9月,他踏上了農村小學教育的“三尺講臺”,從那時起,就把人生的坐標定在了為教育獻身的軌跡上。1988年,村換屆選舉,他被選為鄉人大代表,領導希望他“棄教從政”,考慮再三,他放不下家鄉的孩子,堅決堅守講臺。秉承教育初心,竭力教書育人,堅定執教夢想,四十二年如一日,盡心盡力履行教師職責。
扎根鄉村支教,矢志不忘初心
任教四十二年來,恪盡職守、任勞任怨、不求回報,只講奉獻。日復一日的平凡歲月,默默耕耘的無悔人生,憑著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和強烈的責任感,他扎根18村小學。這個學校地處峽谷,環境惡劣,孩子們分散在七溝八岔,為了讓孩子們中午能吃上熱飯,他自掏腰包購買蒸籠。18村小學5個學生,3個年級,13門課程,只有他一個老師,雖勞動強度大,但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從此,他頭上的“官銜”增多了,既當校長,又做教師,還是炊事員、安保員。
忍受苦難寂寞,花香撲鼻沁人心
在偏僻的大山里,他也有過彷徨與掙扎,也曾數次產生調去城里工作的念頭,2011年和2013年,他兩次通過層層考核,工作調動表唾手可得,但是一想到孩子們需要老師,最終還是選擇堅守。在擔任紅衛管理區中心小學校長期間,他憑著不知疲倦的工作勁頭,不喊苦不叫累的老黃牛精神,帶領老師以義務勞動的方式親自上房撿瓦翻修校舍,用板車拉土方修出了一個籃球場,擴建了教學用房,維修了教師生活用房,創辦了村級幼兒園。由于自己能夠耐的住寂寞,能扎根堅守山區鄉村教育,得到各級領導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