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朱瑾艷放棄在武漢的生意,返鄉帶領農民種植橄欖樹,打造“東方橄欖園綜合體”,使村民在增收的同時,也提升了生活品質。朱瑾艷先后被授予“湖北五一勞動獎章”“湖北省女性科技創新人才”“全市文化產業先進個人”“十堰年度經濟新銳人物”“十堰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中年轉型,返鄉跨界種植油橄欖
朱瑾艷原本在武漢做高端餐飲。在從事餐飲行業時她發現,再好的食材,如果沒有好油,做出來的菜品不僅不健康也不美味。從那時起,朱瑾艷便一直想回鄉創業,圍繞好油做新農人。一次偶然機會,聽說鄖陽區種植油橄欖有50多年歷史,只是小打小鬧不成規模,這讓朱瑾艷欣喜若狂。很快,朱瑾艷便回到鄖陽區,承包大片荒山開始試種橄欖樹??墒寝r業不比餐飲業,而且油橄欖的收益周期長,這對朱瑾艷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既然我決定去做了,我就要想盡辦法去把它做好!”
朱瑾艷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2016年,她在鄖陽區楊溪鋪鎮流轉石漠化緩坡地1250畝,潛心種植油橄欖,先后引進30余個品種。經過4年試種,最終優選出5個適宜大規模種植的品種。品種問題解決了,朱瑾艷就在楊溪鋪鎮返聘村民,讓村民不用出遠門就有錢賺,還能有時間照顧家人,讓村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為將種植規模有效擴大,朱瑾艷認真思索后,探索出“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讓村民每年都可以領到固定工資,消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大大激發了村民的種植意愿。如今,朱瑾艷的企業吸引家庭投身油橄欖種植230戶,吸納本地群眾長期用工200余人,每人每年收入達30000元,同時還幫助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5萬元,為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橄”為人先,精心加工促產業升級
朱瑾艷并不滿足于對橄欖油的粗生產加工,她引進國外先進生產線對油橄欖進行精加工,提升橄欖油品質,并且充分發掘油橄欖的價值,衍生出全產業鏈,以農促游,力圖打造集休閑旅游、文化體驗、科普推廣、創意教育、民宿休憩于一體的“東方橄欖園”綜合體。
在朱瑾艷的推動下,漢江燈塔畔、環境優美的東方橄欖園和國際油橄欖文化交流中心落成了,成為十堰鄖陽地區一處網紅打卡基地,帶動當地超過2000戶農戶致富。園區被授予國家3A級景區、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稱號和三產業融合示范企業。每逢節假日,來東方橄欖園“打卡”的人們絡繹不絕,在風景秀麗的東方橄欖園內,呼吸著數千畝橄欖樹營造的“天然大氧吧”,享受著森林小鎮般的康居環境。正是朱瑾艷先進的戰略考量,讓村民們的生活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朱瑾艷和村民們還在奮進,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讓鄖陽出品的鑫欖源橄欖油銷往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