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岳太和
秦楚網訊(十堰日報)記者 馬勝江 特約記者 馮開春 通訊員 陳國江
“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不負重托,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拼勁,奮力沖刺新一年發展目標。”2月1日,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召開2023年經濟工作會暨加強能力作風建設動員會,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師利龍說。
2023年,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將堅持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總體地位,鎖定“建設文化高地、旅游勝地、康養福地和區域文旅服務中心,爭創世界級旅游景區、世界級旅游度假區”目標定位、“這么近、那么美,來武當山過幾天仙暇日子”形象定位和發展大文化、大旅游、大健康和武術、康養、民宿、研學、數字文創“三大五專”產業定位,以及“鞏固觀光朝圣游、開拓研學游、做活文化游、開發養生游、拓展國際游,穩固近程市場、搶占中程市場、延伸遠程市場,實現‘拜道向長修、觀光向度假、旅行向旅居’轉變”市場定位,堅持以擦亮武當文化品牌為驅動、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為突破、提升景區功能品質為目標,全面轉作風提能力,大力發展文旅康養產業,力爭實現旅游人數達150萬,武當山特區旅游人次達800萬、旅游綜合收入達80億元。
武當山特區召開2023年經濟工作會暨加強能力作風建設動員會
擦亮“四大品牌”
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做強叫響武當道樂、太極、養生、古建‘四大品牌’”要求,真正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積極籌建武當文化研究院,吸納培養武當道樂、武當武術(太極)、武當養生、武當古建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建立武當文化綜合研究體系,實現武當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一臺以太極劇場為舞臺、體現武當道樂之美的室內道戲;培養一批“武當宮觀道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組建一支專業道樂表演團隊;加強武當山道教學院建設,聯合漢江師范學院培養輸送武當道樂專業人才;創作一批具有道樂韻味、便于傳唱的現代歌曲。配齊配強武當功夫藝術團專業力量,提檔升級“夢幻武當”武術展演,打造一臺體現武當太極之魂的太極功夫秀;出版武當武術標準化教材;大力開展武當武術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活動。加強與武漢大學的合作,推進文化遺產數字資源庫建設、文化遺產數字平臺建設、文化遺產數字化例證建設,謀劃建設“武當古建筑文物醫院”。以太和醫院先進醫療技術為依托,建成北科生物干細胞項目,全面發展醫療康養;以魯家寨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建設、元和觀宿集、樃梅溪谷宿集為引擎,大力發展森林康養和民宿康養;以武漢體育學院武當山國際武術學院為引擎,以遇真宮“太極祖庭”三豐文化為靈魂,依托功夫城、文武學校、武術館校,大力推廣武術康養;挖掘深厚的道家養生文化,開發武當道樂、武當藥膳、道家素齋等道家系列養生產品,研究開發膳食康養;策劃高端特色康養綜合體項目,大力發展健康養老產業,綜合打造頤養康養。
一季度武當山特區重大項目開工儀式
實現“三大提升”
發揮武當山“大山大水大人文”優勢,補齊景區空間有限、文化彰顯不足、服務水平不高等短板,完善景區功能,實現空間、文化、服務“三大提升”。
逐步拓展景區空間。完成《武當山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武當山產業空間規劃》編制;加快推進遇真宮景區綠化、文物展陳,確保10月1日前開放;加快推進五龍宮景區綜合開發項目,力爭10月份開工建設,進一步拓展景區空間29平方公里,實現空間提升和游客分流。
不斷增強文化體驗。實施“九宮八觀”文化圈活化工程,依托玉虛宮、遇真宮、太子坡、南巖宮等宮觀,基于5G+算力筑基、AR、VR等元宇宙技術手段,推出《奇遇張真人》《遇見武當》等沉浸式虛實融合互動體驗項目,增強游客的互動性、體驗感;實施“文潮武當”系列數字藏品計劃,構建數字應用場景,推出系列數字藏品;加快推進品牌聯名合作計劃,在美妝、游戲、動漫、服飾、養生等多領域進行跨界聯名合作,開發推出爆款產品,提升品牌影響力。
著力提升服務水平。加快推進武當山智慧旅游信息管理平臺項目,搭建應急指揮平臺、旅游服務平臺,滿足游客“一碼游武當”需求;進一步提升旅游市場管理水平,加快完善景區標識標牌、導覽系統等配套服務設施,啟動實施紫霄至烏鴉嶺生態綠道示范段建設;積極踐行“不讓一位游客受委屈”的服務理念,持續擦亮武當“小紅帽”品牌。
武當非遺文化廟會
培育“三大業態”
豐富游客體驗,培育發展文化演藝、特色民宿、武術研學“三大新業態”,真正讓游客愿意來、留得住、能體驗。
打造精品演藝節目。加速推進“武當一夢”演藝項目,10月1日前建成開業;引進培養武當武術、武當道樂專業人才,提檔升級“夢幻武當”演藝節目,常年開展駐場演出,加強與旅行社、賓館、酒店、民宿、武館等市場主體對接,聯合開展營銷推廣,真正讓武當道樂表演、“夢幻武當”功夫表演成為游客到武當山必須體驗的旅游產品和項目。
大力發展文化民宿。加快推進魯家寨森林康養基地建設項目,以魯家寨森林康養基地為依托,植入康養步道、野奢帳篷、森林藥浴等業態,打造森林康養民宿集群;加快推進元和宿集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森林木屋、文化體驗、親子游樂等配套設施建設和業態布局,打造高端民宿集群;謀劃實施榔梅溪谷景區建設項目,建設高端民宿、榔梅古村、特色街區,打造農旅融合鄉村度假綜合體。
培育發展武術研學。加快推進遇真宮景區綜合開發項目落地建設,圍繞張三豐太極文化,建設沉浸式數字文旅體驗館、太極博物館、太極文化主題民宿集群,打造太極文化制高點;圍繞培養武術、養生專業人才,謀劃新建一所職業學?;蛱厣咧?;以A級景區、武術館校為依托,培育發展研學營(基)地,將武當山作為全市中小學生研學和戶外拓展基地,精心打造武當特色研學產品和線路。
“夢幻武當”武術展演
強化“三大營銷”
拓展旅游市場,強化品牌、活動、市場“三大營銷”,真正實現游客量的增加、質的提升和“拜道向長修、觀光向度假、旅行向旅居”的轉變。
大力開展品牌宣傳。圍繞“這么近、那么美,來武當山過幾天仙暇日子”宣傳品牌,與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合作,宣傳武當文旅形象;與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等新媒體合作,開展網紅直播、短視頻大賽等活動,推廣品牌形象,著力打造武當山官方抖音品牌號和窗口形象矩陣,邀請“董宇輝”“杭州小黑諸鳴”等千萬粉絲達人合作宣傳推介武當山。在武漢、西安等城市,通過戶外大牌、地標廣告、電子屏、車身廣告等方式,宣傳武當品牌形象。
做強特色活動營銷。舉辦第七屆武當太極拳國際聯誼大會暨張三豐太極文化論壇、全國民宿論壇、中國道教音樂節、“紀念徐霞客登臨武當400年”霞客行等活動;圍繞“問道祈福之仙山踏春、悟道尋幽之太和爽夏、謁道逍遙之大岳秋養、揚道仙藏之武當雪陽”謀劃舉辦道教名山聯盟大會、武當星空露營節、“武當道樂+Z時代”音樂節等主題活動;公開評選武術、道醫、道樂、文化、工匠五大領域“武當高人”,挖掘、培養特色人才并制造宣傳熱點,形成二次傳播。
精準市場推廣營銷。已印發《2023年“引客入武”營銷推廣工作方案》,組建起8支由工委班子成員帶隊的營銷分隊,抽調60名年輕干部,元宵節過后開始常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川渝、陜西、山西、河南、湖北等重點客源地開展旅游宣傳營銷,嚴格考核機制,形成比拼趕超態勢,力爭通過各營銷分隊努力,實現全年接待香客20萬人、團隊50萬人、散客80萬人。
太極湖新區鳥瞰圖
提升“三大片區”
如何實現城市品質提升?新一年,武當山特區將大力改造提升老城區、大岳武當城、太極湖新區“三大片區”。
加快推進《武當山老城區城市更新規劃》編制,啟動火神廟片區、玉虛宮東宮片區、玉虛街、老城區街巷改造和重要節點立面改造,植入武當文化元素,完善口袋公園、街角休憩等配套服務設施,逐步改善城區環境面貌。
加快推進“武當一夢”演藝項目,以武當文化為內核,打造具有武當特色、引領文旅市場的沉浸式演藝主題公園;加快推進大岳武當城提檔升級、武當國際名酒莊、元和觀宿集等項目建設,將大岳武當城片區打造成休閑體驗集聚區。
加快推進太極湖新區夜游項目,打造沉浸式夜游綜合體;謀劃實施太極劇場演藝、武當道樂表演、善水國學藝術街、新區水上光影秀等項目,通過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激活市場、聚集人氣。
實施“三大攻堅”
不斷增強發展后勁,扎實開展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扶持本土企業“三大攻堅”。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領導干部帶頭抓招商和“招商一號工程”,強化首席服務官、駐外招商、激勵考核等工作機制。借營銷分隊宣傳推介之機,緊盯頭部企業、央企、國企等重點企業,找準產業上下游和供應鏈市場,力爭全年招商億元以上項目10個,到位資金30億元;開工投產“武當一夢”、太極湖新區夜游、遇真宮景區綜合開發、五龍宮景區綜合開發、元和民宿三期、魯家寨森林康養民宿、八仙觀民宿集群、深圳北科干細胞等項目;簽約落地榔梅溪谷、交通文旅小鎮、方特二期、電影小鎮、廟觀文物活化、桃李春風康養旅居度假村等項目。
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切實增強謀項目、爭項目、上項目的實效,以項目大建設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勢能。計劃2023年建成太極湖新區夜游、“武當一夢”演藝、魯家寨森林康養基地、高速互通東連接線和南北連接線工程等項目,重點推進五龍宮景區綜合開發、遇真宮景區綜合開發、玄岳大道、景區生態綠道、榔梅溪谷景區建設、“引水進山”、G316武當山段連接線工程、智慧旅游等20個項目,計劃完成投資38億元。
培育壯大本土企業。加大扶持力度,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形成地方特色、樹立本土品牌。積極爭取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和資金,盡最大努力做好要素保障、行政審批、招商合作等服務工作,不斷增強本土企業的發展信心,以本土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再優化再提升,為特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戰鼓催征,奮勇爭先。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武當山特區全體干部群眾正以“起步就要提速,開局就要爭先”的精氣神,為實現全年發展目標,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奮力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