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下午,倪志福為患兒查房。
秦楚網-十堰頭條訊 文、圖/記者 曾雨 通訊員 鐘澤宇 報道:全身發灰休克、腹脹如球、肚臍明顯膨出、陰囊發黑、血氧飽和度不到85%……小涵涵(化名)被送入太和醫院時,已是命懸一線。1月16日,這名出生僅兩天的新生兒不幸確診先天性回腸閉鎖,所幸的是,經醫院小兒外科團隊急診手術,全力救治,得以平安脫險。目前,小涵涵生命體征平穩。
2月3日下午,在溫暖如春的小兒外科病房里,出生半個多月的小涵涵躺在嬰兒床上安靜地睡著。對于小涵涵的家人來說,這份幸福來之不易。
1月15日,小涵涵在外院通過剖宮產降臨。就在一家人還沉浸在喜悅中時,意外卻發生了。小涵涵出生的第二天,在喂食時出現了腹脹、嘔吐的情況,且哭鬧不止。家長發現不對勁,當即聯系到太和醫院小兒外科,該科主任倪志福在查看產前檢查資料,并結合患兒臨床癥狀表現,迅速診斷為“先天性腸閉鎖、腸穿孔”。
“患兒病情極為兇險,急需外科手術,否則隨時可能死亡。”倪志福當即向患兒家長說明病情??紤]到外院手術條件有限,當天下午,家長駕車將小涵涵轉至太和醫院就診。
入院后,太和醫院NICU(新生兒重癥醫學科)立即為患兒實施重癥監護治療。倪志福第一時間查看患兒,發現其全身發灰休克、腹脹如球、肚臍明顯膨出、陰囊發黑、血氧飽和度不到85%……病情遠比入院前描述的要兇險。
急診手術刻不容緩。隨即,倪志福為患兒行術前復蘇治療,并緊急聯系醫院麻醉科等做好相關術前準備。經醫院NICU緊急復蘇、抗感染等治療后,患兒情況稍好轉。當晚8時許,倪志福帶領科室相關醫務人員,連夜為患兒實施了手術。
倪志福介紹,術中患兒循環很差,體溫很低,基本處于一個冰涼的狀態,這對手術和麻醉的耐受性都是極大的考驗。在通過加溫保暖、抗休克等治療后,他們抓住患兒心律和循環相對穩定的窗口,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探查手術。
“探查發現,患兒腹腔充盈著大量的糞水,約有250毫升,這對患兒腹腔產生的壓力和污染不言而喻。同時,患兒腸管有嚴重感染并黏連成團塊,造成局部腸管發黑、壞死。”倪志福說,患兒腹部情況較為糟糕,在仔細解剖、游離、沖洗后,他們對整個腸管進行了探查,發現患兒末端回腸發生了狹窄閉鎖,而近端回腸則出現了顯著擴張,最寬處達到了4厘米。
隨后,倪志福帶領手術團隊,將患兒閉鎖的腸管進行了切除,對顯著擴張的腸管進行了部分切除,并成型吻合。術中,最大程度保留患兒可能存活的腸管,減少副作用,提升患兒預后質量,保障患兒今后生活不受影響。
術后,患兒轉入NICU密切監護。在救治團隊的精準治療和精細護理下,患兒小涵涵先后闖過感染敗血癥、循環差等關隘,平安脫離生命危險,于2月初轉入普通病房。
據了解,先天腸閉鎖發生的原因是由于胎兒在母體內發生腸扭結(轉)、腸套結(疊)、腹內疝氣或腸系膜血管障礙等疾病,使某一段腸道發生壞死,但因胎兒在子宮內本身處于無菌狀態,所以不會造成致死性的腹膜炎,腸子自行愈合后就會造成小腸閉鎖(連續性中斷)的現象。該癥狀可發生于腸道任何部位,但以回腸最多見,十二指腸次之,結腸罕見。
倪志福表示,胎兒的結構異常大多于孕24周左右即可逐漸被檢查出來,建議準媽媽們一定要規范產檢,發現問題后及時明確診斷,尋求專業的處理。
倪志福介紹,目前太和醫院小兒外科有新生兒外科亞專業團隊,專注產前檢查結構異常的干預處置,能夠在產前通過多學科會診提前制定處置預案,出生后第一時間進行科學合理的手術治療,最大限度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