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rgapp"><menu id="rgapp"></menu></object>
  • <big id="rgapp"><nobr id="rgapp"></nobr></big><th id="rgapp"><option id="rgapp"></option></th>

  • <code id="rgapp"><small id="rgapp"><track id="rgapp"></track></small></code>
  • <th id="rgapp"></th>
    <strike id="rgapp"><sup id="rgapp"></sup></strike>
    <tr id="rgapp"></tr>
    新聞 政務 黨建 視頻 圖片 社區 評論 旅游 電商
    客戶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數字報

    2022年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十堰兩處遺址上榜

    時間:2023-02-25 15:25    來源:秦楚網  字體:  打印  播報

    2022“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終評頒獎現場。

    秦楚網-十堰頭條訊 文、圖/記者 朱江 報道:2月25日上午,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辦的2022“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終評結果揭曉。六大項目是:十堰學堂梁子(鄖縣人)遺址;天門唐馬臺遺址群;武漢盤龍城王家嘴遺址;赤壁大湖咀遺址;荊州城墻11號馬面遺址;十堰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西道院區)。

    2022“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啟動后收到全省數十個考古項目報名,最終有12個考古項目入圍終評。終評于2月18日在湖北省博物館舉行,經過省內外考古文博界專家嚴格評審,結果于2月25日在省博公布。

    鄖縣人3號頭骨出土照。

    學堂梁子遺址位于十堰市鄖陽區(原鄖縣)青曲鎮彌陀寺村,坐落于漢江北岸、曲遠河口西邊。新發現的“鄖縣人”3號頭骨是迄今歐亞內陸發現的同時代最為完好的古人類頭骨化石,保留該階段人類重要而稀缺的解剖學特征;該化石處在古人類近200萬年演化歷程的中間和關鍵環節上,為探討東亞古人類演化模式、東亞直立人來源、東亞直立人與智人演化關系等重大課題提供了翔實而關鍵的化石及文化證據。新的發現為實證中華大地百萬年的人類演化史,講好東方人類故鄉先民演化和文化發展的故事,提供了關鍵節點的重要依據與信息。

    五龍宮鎏金銅制真武頭像。

    五龍宮遺址位于武當山五龍宮村,五龍峰山麓的一個凹谷內,是武當山古建筑群“九宮八觀”之一,西道院是五龍宮高階道士修行居住區。已發掘遺存最早年代為宋代,主體建筑營建于明永樂年間,繁盛于明嘉靖萬歷年間,衰敗于明末至清康熙年間,廢棄于清乾隆至道光年間。遺存攜帶信息極為豐富,涉及多個研究領域,涵蓋了我國宋元明清時期的政治、宗教、民生、文化等多方面歷史信息。部分遺存類型(五龍祭祀法壇和永樂投龍簡)更是全國首次發現,其歷史研究價值和文化價值在全國少見,填補了相關學科的研究空白,對豐富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的文化內涵有著重要價值。

    此前的2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辦,十堰市學堂梁子舊石器時代遺址順利入選“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2月3日,國家文物局委托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候選項目均為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經國家文物局審核,最終確定32項參評,十堰學堂梁子遺址、武當山五龍宮遺址榜上有名。

    ( 責任編輯:李珊    新聞報料:8110110    版權聲明

    亚洲аv电影天堂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