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忠斌
隨著疫情結束,核酸檢測逐步淡出人們的常態生活,隨處可見的核檢小屋也順利完成歷史使命。茅箭區則將街頭的核檢小屋改造為“愛新驛站”,此舉不僅愛心滿滿,更彰顯了便民初心。
茅箭區將核檢小屋變身為“愛新驛站”,使其成為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新家”。“愛新驛站”24小時免費對外開放,內部延用了原有的空調等基礎設施,增添微波爐、飲水機、充電位等功能,放置有臨時休息座椅、微型消防器材、應急醫療箱、雨衣雨傘等暖心用品,并設置“微心愿”征集箱,收集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心愿訴求。同時,拓寬服務群體范圍,將環衛工人、戶外工作者納為服務對象,邀請他們和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成為“社區流動網格員”,用隨手拍的方式收集社情民意、反饋周邊隱患,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移動探測器”。
世異則事異,事變則備變。此舉是回應民生訴求的一大暖心之舉,看起來微不足道,實際上卻是民生大工程。
核檢小屋變身也從側面啟示,為民辦實事、替民解難題,往往不需要所謂的大投入、大謀劃、大建設。只要貼近民生實際、跟進群眾訴求,從最小事抓起、從最急事著手、從最需要的事破題,就能找準群眾急難愁盼的脈搏。急民之急、想民之想,真正把群眾當家人、把群眾事當家事,就能走進群眾心坎,真正贏得群眾的支持。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恪盡職守,才能真正從小處出發,以初心支點撬動使命杠桿,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