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張灣區法院黃龍人民法庭法官助理邱愛民在黃龍鎮鮑灣村開展“鄉村振興,法治同行”宣講活動,向該村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宣講了鄉村振興促進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反養老詐騙,守衛鄉親“錢袋子”等法律、政策及符合農村的普法教育,鄉親們報以熱烈掌聲歡迎。這是黃龍法庭開辦“法治夜校”、將在轄區全面開展法治宣講的鏡頭之一。
黃龍法庭轄區面積占全區46%,是主城區的重要蔬菜生產基地和文旅康養目的地。該庭以建設“共享法庭”為依托,制定《黃龍法庭服務保障鄉村振興十條措施》,從全力賦能鄉村振興、重點開展訴源治理、深度融入社會治理、指導創建無訟村居、鄉村振興法治同行、助力培育鄉村文明、強化生態司法保護、開辟農合綠色通道、推行下沉式工作法、守護脫貧攻堅成果等十個方面入手,以法治保障參與共同締造。
服務保障緊貼鎮情。熟悉轄區鄉鎮經濟社會發展重點。有針對性為黃龍鎮“八點”發力、“六大攻堅戰”、“五鎮聯創”,柏林鎮的 “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生態農業開發、茶葉產業鏈、民宿改造、環境治理,方灘鄉的特色養殖、旅游觀光等產業鏈,及時提供法律服務和司法保障。今年來調解涉農糾紛21件,促進城鄉融合、鄉村和美。
重點開展訴源治理。“我們轉變思維,從主導訴訟審判向指導人民調解轉變。審理訴訟案件只是工作的小部分,主要精力用于源頭治理、前端化解”,該庭負責人桂千勇3月6日向來庭調研的省高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趙文革和市中院黨組書記、院長王宏匯報。該庭指導或參與大部分矛盾糾紛通過非訴化解,力爭訴訟立案每年下降30%左右,降低萬人成訟率。3月6日,一起多次要求起訴的180萬元工傷賠償金分配糾紛在該庭由法官指導、全程參與,聯合“喻劍峰調解工作室”成功調解,法庭依法制作司法確認民事裁定書;3月13日,一對訴訟離婚開庭前,經法官訴前調解同意和解;3月14日,10名農戶具狀起訴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糾紛,該庭立即展開前端化解工作; 1名師傅起訴追索污水處理項目拉沙運費,該庭組織雙方訴前和解、司法確認。今年來,該庭對訴前的28件案件指導或參與非訴化解。
“三個必到”融入治理。法庭積極融入黨委領導下的社會治理,每周至少拿出2天時間進村入戶,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多元化解。今年2月開始,該庭每周把法庭立案具體情況通報鄉鎮政法辦,每月把訴訟情況生成數據分析和建議報送轄區黨委政府,針對郊區貨車多、車速快、傷殘多、鑒定多、老年人撞傷多的特點,提出綜合治理建議。承諾“三個必到”即:村居重要議事有需必到、突發事件發生必到、重大糾紛化解必到,助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
實行下沉式工作法。實行干警工作日住庭制度,開辦“法治夜校”,法官下村聯戶,半年內走訪遍轄區三個鄉鎮32個村(社區)和32個專業合作社;每月到案發地巡回審判至少1次,當好“法小二”,下沉社區、村居、農戶,下田間、走地頭,主動發現并推動民間糾紛在訴前化解。通過在案發地巡回審判,擴大審判效果,加強判后答疑,以案件審判“小切口”講好和諧穩定、推進鄉村振興的“大道理”。
扛牢生態保護職責。發揮刑民行“三審合一”優勢,持續健全生態環境執法司法聯席會議機制。對轄區的重點環保企業重點聯系,宣傳促進環境保護;與黃龍灘濕地管理局建立司法保護協作機制;依法保護堵河、黃龍水庫等漢江支流良好的生態環境;依法服務保障實施農村河湖整治,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為綠色低碳發展凝聚共治合力。
開辟農合綠色通道。對轄區32個農村專業合作社實行“一卡一訪一包保一名冊”制度。圍繞涉合作社反映的生產經營、合同履行、勞動用工等問題,制作并發放《預警信息卡》《司法建議書》,助力合作社防風險、解難題、保經營、穩發展;為其申請“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認證及打造農產品品牌提供司法服務。
黃龍法庭將發揮職能,守正出新,說到做到,為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