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十堰日報)記者 段吉雄 報道:“桃花流水鱖魚肥”“鳊魚肥美菜薹香”。按照傳統觀念,魚常以肥為味美,越肥越好。然而在丹江口市石鼓鎮的生態“瘦身魚”養殖基地,卻剛好相反,他們專門給魚“減肥瘦身”。3月12日,記者慕名來到石鼓鎮九龍橋村,一探究竟。
45天,練就一副“好身材”
走進丹江口市裕水鮮水產品有限公司生態“瘦身魚”養殖基地,300多個直徑5米的陸基鍍鋅鋼板塑膜圓桶循環魚池,一個挨著一個鋪開,蔚為壯觀。
在1500平方米的高標準溫室大棚內,聽得到養殖池內翻騰的水聲,走近一看,只見池水渾濁,魚兒若隱若現。
“這是魚兒正在做‘瘦身運動’,通過新陳代謝,消除多余脂肪。”養殖場負責人沈紅柱告訴記者,“瘦身”的辦法并不復雜,按照“三不投”的原則——不投飼料、不投肥料、不投魚藥,僅依靠水里的微生物生態喂養45天,實現自然“瘦身”30%左右后銷往北京等地。
為讓魚兒運動起來,魚池底部構造呈漏斗形,底部壁面呈不同角度的坡面,通過氧氣流帶動池水,迫使魚不停歇游動,消除體內脂肪。通過營養和品質調控,魚的肉質就會變得結實、爽滑、無泥腥味,并且帶有一定的膠質,味道回甘,異常鮮美,成為理想的“瘦身魚”。
“隔一段時間換次水,直到水質清澈時,說明魚兒的多余脂肪消除完了,就可以出售了。”沈紅柱介紹,每個養殖池可以養殖花鰱300條。目前,基地建有306座生態特色高位養殖池,全部投產后,可年產生態“瘦身魚”超過250萬公斤,預計年銷售收入超過5000萬元。
“身價”翻倍,市場上供不應求
“水是從白石河水庫引入,養殖的魚肉質鮮爽嫩滑,在北京市場很受歡迎!”沈紅柱介紹,以花鰱為例,收購3.5公斤左右的成品魚,每公斤價格12元到20元,“瘦身”后每公斤售價40元,而且供不應求。
據了解,丹江口市裕水鮮水產品有限公司與其他企業養殖模式不同,其他企業是把小魚苗養成大魚后進行銷售,而該公司的養殖模式是從飲用水源地收購各大中型水庫放養純天然的花鰱,運送到基地進行“瘦身”。
“瘦身魚”主要的銷售市場在北京,目前有500多家酒店與丹江口市裕水鮮水產品有限公司合作。該公司專門配備兩輛長途物流配送車,魚運送到北京之后在批發市場進入凍庫,再由配送團隊送到各酒店,極大保證了產品質量。
在養殖池附近,一座占地4000平方米的水產品深加工車間正在建設,設有質量檢測中心、分割修整、分級篩選、自動化包裝、急凍儲藏等符合歐盟標準的水產品現代化生產車間,將制作剁椒魚頭、魚片、魚糕、魚丸等深加工食品。投產后,將帶動周邊100余人就業。同時,該公司與下游專業養殖戶、合作社深度合作,提供技術、資金、產品回收等服務,形成“公司+養殖戶+合作社”的經營模式。
綠色循環,高產高效零排放
丹江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承擔著守護一庫碧水永續北送的重任。根據南水北調工程供水管理條例、水污染防治法等要求,丹江口水庫最高水位線172米以下庫岸區域內禁止養殖。庫區網箱養殖被全面取締、捕撈被禁止后,石鼓鎮積極謀劃漁業轉型發展,引進丹江口市裕水鮮水產品有限公司投資發展智慧漁業,實行工廠化智能養殖模式。
“我們安排專班點對點提供保姆式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第一時間溝通,第一時間解決,讓企業放下包袱、一心一意謀發展。”石鼓鎮鎮長熊欣告訴記者。
生態“瘦身魚”養殖基地先利用養殖桶的魚自身過濾進行第一步凈化,再把完成第一步凈化的水排到附近的生態沉淀池,用水塘里的微生物進行第二步凈化,之后通過加壓泵向養殖桶內注水,過濾顆粒較大的雜物。三級過濾既保障了水質安全,也促使養殖的魚一直處于運動狀態。對于尾水處理,該基地魚桶裝有微濾機,自動化處理后集中排入三級凈化池,最后循環利用。
“將牢牢扛起一庫碧水永續北送的政治責任,依托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建設千畝丹江漁鄉現代漁業產業園,形成育苗、養殖、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化生態優勢為發展優勢,推進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石鼓鎮黨委書記舒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