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rgapp"><menu id="rgapp"></menu></object>
  • <big id="rgapp"><nobr id="rgapp"></nobr></big><th id="rgapp"><option id="rgapp"></option></th>

  • <code id="rgapp"><small id="rgapp"><track id="rgapp"></track></small></code>
  • <th id="rgapp"></th>
    <strike id="rgapp"><sup id="rgapp"></sup></strike>
    <tr id="rgapp"></tr>
    新聞 政務 黨建 視頻 圖片 社區 評論 旅游 電商
    客戶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數字報

    竹溪:發展特色產業 助農增收拓富路

    時間:2023-03-19 09:06    來源:微竹溪  字體:  打印  播報

    原標題:竹溪:發展特色產業 助農增收拓富路

    鄂坪鄉:發展羊肚菌助農增收

    (全媒體記者 龔臣  通訊員 王泓 彭香鵬)3月14日,記者來到鄂坪鄉青云村羊肚菌種植基地,放眼望去,黑色的菌棚如起伏的山巒。揭開大棚門簾,菌香混合著泥土的氣息撲面而來,一朵朵鮮嫩的羊肚菌破土而出,像一把把棕色“小傘”,錯落有致地盛開在菌壟上,壯碩飽滿、長勢喜人。

    “今年羊肚菌的長勢還是比較可以的,這幾天的高溫一過,收成會更好一些,我們專門加工搭了兩層的遮陽網來預防高溫。因為羊肚菌是一種低溫型菌,對氣候極其敏感,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必須做好防高溫和低溫的措施。”基地負責人王業盛說道。

    羊肚菌屬名貴食用菌,香味獨特、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與氨基酸等活性和風味物質,為世界四大野生名菌之首。人工栽種的羊肚菌,具有種植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等特點。其密集的勞動模式,讓青云村的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務工掙錢,自去年9月份開始,已帶動80余戶通過務工增收,戶均增收2000余元。

    “估計今年羊肚菌畝產在1千公斤左右,銷路不愁,今年的價錢也還可觀,我們這邊種植了30余畝,另外一個基地種植了20余畝,還有一個基地有40余畝,總體來說收益還是不錯的。”王業盛笑著說道。為尋求產業發展的新支點,鄂坪鄉通過招商引資引入羊肚菌產業,現有唐家畈村和青云村2個種植基地,占地面積100余畝,投資規模共344萬元,預計年產量18萬斤,同時還配齊了菌種培養間、羊肚菌保鮮庫、干菌加工生產間等設施。

    為了發揮“頭雁”作用,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參與羊肚菌產業發展,青云村黨支部書記翁澤炎在了解羊肚菌種植模式和銷售情況后,主動找到投資商合作,由投資商提供菌種和技術,他自己負責日常管理和前期投資,領種了11畝示范田。“通過前期考察,我了解到羊肚菌是一個新鮮產業,但由于產業項目前期擴展投資較大,村民們大多都不太敢嘗試,我便帶頭先試驗先種植,等到產業發展有起色之后,再帶領群眾一起種植,這樣不僅能夠實現我們村的產業振興,還能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翁澤炎介紹道。據悉,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產業,帶動村民創業和幫助村民就近就業,該鄉近年來持續深挖本地特色優勢,大力發展葛根、茶葉、辣椒、羊肚菌、樹莓等產業,多渠道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形成了戶戶有產業,人人有事干的良性產業發展生態。

    縣河鎮:“菜籃子”成為群眾致富“錢袋子”

    “今天氣溫高,一定要把水澆透,木耳才能品相好。”3月14日,在竹溪縣河鎮紅豐村木耳基地,業主張孝波一邊吆喝工人澆水,一邊查看菌棒木耳長勢,忙得不亦樂乎。

    張孝波介紹,過去他在村里從事食用菌種植,2022年他偶然發現地栽木耳本地市場緊俏,經多方考察學習,他說干就干,將發展食用菌掙得的第一桶金200萬元,投入建設了50畝50萬棒地栽木耳。按照每棒五茬10斤濕木耳產出,50萬棒可制干成品木耳10萬余斤,按照市場均價50元每斤,可創造產值500余萬元,基地也帶動周邊40余人就業增收,戶均增收1萬余元。無獨有偶,在柏樹村羊肚菌基地,看著一個個飽滿的羊肚菌破土而出,業主張波“喜笑顏開”,他正拿著手機拍攝宣傳視頻上傳到“抖音”視頻平臺,推廣即將采收的羊肚菌。通過兩年的探索實踐,張波已完全掌握“核心技術”,羊肚菌產品供不應求,他對發展羊肚菌的信心越來越足。

    同樣信心十足的還有縣河村億優蔬菜業主鄭大益,走進億優蔬菜基地,一排排整齊連片的蔬菜大棚內,工人們正忙著開棚透氣、開閘澆水。“磨刀不誤砍柴工”,去年年底,鄭大益對土地進行了全面翻耕,將大棚規模擴展至36個,重新劃分育苗區、種植區,配備滴灌、噴灌系統,實現專業化、標準化管理。

    近年來,縣河鎮依托區位優勢,支持大小產業齊頭并進發展,堅持把“菜籃子”產業發展作為增加群眾收入的主攻方向,全程做優服務,加強技術指導,持續推動傳統種植向設施農業標準化的綠色高效模式轉變,全鎮累計發展特色蔬菜產業2000余畝,逐步形成了“支部+合作社+農戶+市場”發展模式,特色蔬菜產業的發展拓寬了群眾發展小微產業的內生動力,讓“菜籃子”逐步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錢袋子”。(付延峰 明揚)

    ( 責任編輯:侯爽    新聞報料:8110110    版權聲明

    亚洲аv电影天堂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