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rgapp"><menu id="rgapp"></menu></object>
  • <big id="rgapp"><nobr id="rgapp"></nobr></big><th id="rgapp"><option id="rgapp"></option></th>

  • <code id="rgapp"><small id="rgapp"><track id="rgapp"></track></small></code>
  • <th id="rgapp"></th>
    <strike id="rgapp"><sup id="rgapp"></sup></strike>
    <tr id="rgapp"></tr>
    新聞 政務 黨建 視頻 圖片 社區 評論 旅游 電商
    客戶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數字報

    鄖陽區特校把課堂設到醫院里

    時間:2023-03-21 15:52    來源:秦楚網  字體:  打印  播報

    秦楚網訊 通訊員楊文雄報道:3月14日,鄖陽區特校的趙霞、王玲老師來到鄖陽區仁和康復醫院,為正在該院治療的劉某碩等學生上起了他們人生第一節生活語文和生活適應課。與此同時,鄖陽區特校的賀華、秦玉華老師也走進區婦幼保健院,為在院治療的饒某諾等上起了音樂和手工課。這是鄖陽區特校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的一項新舉措:給在院治療的孩子送教到醫院。

    經群眾反映和調研,學校認為,在院治療的孩子的生活適應教育存在缺漏,“全納教育”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為了提能力、轉作風、求實效,該校自2023年起,將區內兩家省定康復醫院在院治療的適齡殘疾孩子納入了送教范圍。經摸底,學校對30名在區仁和康復醫院治療、16名在區婦幼保健院在院治療的殘疾孩子進行了登記造冊,將19名任課教師分為了十個小組,采取每2名教師為一組、每組包2-3名在院治療孩子的方式,由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特點寫好個性教學計劃和教案,每周分別到醫院送教1次,每次2課時,以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生活語文、生活數學、唱游律動、繪畫手工、運動保健、信息技術等為教學內容,培養殘疾孩子的安全意識、生活自理能力、簡單家務勞動能力、適應社會能力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沒想到,學校把課堂都搬到醫院來了!我女兒可以邊治療邊學她最喜歡的音樂了!”正在婦幼保健院陪護小諾的媽媽看著孩子專注上音樂課的樣子,很是欣慰。

    與此同時,為體現“全納教育”思想,順應“零拒絕”的特教理念,近年來鄖陽區特校在全面保障在校學生的生活、康復、培智質量的基礎上,成立了“春暉助學支教志愿服務隊”,不間斷地為381名重度殘疾適齡兒童開展送教上門工作。

    ( 責任編輯:黨立杰    新聞報料:8110110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亚洲аv电影天堂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