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竹溪縣境內匯灣河中游的白果坪水電站在“綠”字上做足了文章。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羅毅 報道:十堰是名副其實的水電強市,水資源非常豐富。在十堰的崇山峻嶺間,鑲嵌著248座水電站,有力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在江河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我市還加大綠色水電建設力度,積極為十堰建成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貢獻力量。
孤山不孤,248座水電站形成“滿天星河”
3月21日,雨后轉晴的鄖西,溫暖的陽光透過云層灑向大地,照耀在雄壯巍峨的孤山航電樞紐大壩上。放眼望去,蜿蜒的漢江水面如一條玉帶,波光粼粼。漢江兩岸的群山,青翠欲滴。山與山如對峙般,擁著漢江奔流不息;又仿佛在訴說著一項壯舉: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灘涂;如今,一座集發電、航運于一體的綜合性樞紐工程屹立在眼前。
“3月15日,二期上游圍堰成功拆除開挖至設計高程,工程開始下閘蓄水。這標志著樞紐工程向著在主汛期前主體工程全部完工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站在大壩上,建設者們信心滿滿。
孤山航電樞紐位于鄖陽區、鄖西縣交界處,是漢江干流水電開發規劃中的第八級電站,也是湖北省重點工程。孤山航電樞紐建成后,年均發電量達5.8億千瓦時。目前,項目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預計今年6月主體完工。屆時,上游35公里通航等級由7級提升至4級,可滿足500噸級船舶通航,有效帶動秦巴山區鄉村振興,推動十堰市縣域經濟發展。
如果把一座水電站比作一顆星的話,那么,在十堰境內堪稱“滿天星河”。孤山航電樞紐,就是其中一顆明星,閃耀在漢江干流。事實上,在漢江的第一大支流堵河,水電站也是星羅棋布。僅在竹山境內,就有霍河、松樹嶺、小漩、潘口、龍背灣等水電站,呈一線串珠之態。
據普查,十堰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約500萬千瓦,可開發量350萬千瓦左右,是全省僅次于宜昌市的第二大水能資源基地。按區域劃分,房縣擁有95座水電站、竹山縣28座、竹溪縣55座、鄖陽區26座、鄖西縣19座、丹江口市8座。“每個縣市區都有水電站,這在湖北省并不多見。”十堰市水利和湖泊局水利水電科科長李永生介紹,目前,在十堰崇山峻嶺之間,鑲嵌著248處水電站,這些水電站不僅解決了無電、缺電問題,在江河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鄉村振興、地方發展提供源源活力。
風光水一體,水電綠色發展的“十堰樣板”
“水電是綠色產業,但同時面臨著生態環境的更高要求。這倒逼我們必須走出一條符合產業未來發展的特色水電發展之路。”李永生說。
位于竹溪縣境內匯灣河中游的白果坪水電站,在“綠”字上做了很多文章:工程完工后,施工場地、棄渣場邊坡等復墾為林草用地;其主體工程永久占地范圍內非硬化區全部配置植物措施;為防山體滑坡,在陡峭山體安裝防護網、種草皮等。項目建設區恢復植被植樹達到98%以上,使得深山里的這處電站宛如“世外桃源”。
同樣,位于鄖陽區境內滔河流域的西山電站,原本是一片荒蕪的小河灘。如今,這里逐步變為“花園式電站”。電站將攔水壩施工導流孔底部閘門限位15厘米為生態水泄放口,確保了攔水壩下游人畜用水和河段水生態環境;加大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和廠區綠化美化工作的投入,種植桂花、香樟、廣玉蘭、紫薇、石蘭、木槿等多種植物。2021年,西山電站被水利部評定為全國創建綠色小水電示范電站。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強綠色小水電示范電站創建,2021年以來已有房縣龍駒溝、椿樹溝電站等7座電站被水利部評定為綠色小水電示范電站。”李永生說。
十堰水能資源豐富,風光資源也豐富,水能資源和風光資源相結合,也成為了水電綠色發展的一個方向。“十堰大力發展抽水蓄能電站和風電、光伏電站,可以實現多能互補發展,推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打造湖北省重要的風光水一體化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基地。”李永生介紹,根據相關規劃成果,十堰市抽水蓄能電站資源豐富,建設條件優良,基本具備抽水蓄能建設條件的資源點有120個。
2022年12月,黃龍灘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會舉行。黃龍灘抽水蓄能電站計劃總投資41.6億元、裝機容量50萬千瓦,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湖北電網的重要“充電寶”。初步估算每年可節約標煤約18.9萬噸,減少清潔能源棄電量6.58億千瓦時,對實現湖北省“雙碳”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與此同時,總投資26.83億元的潘口抽水蓄能電站在竹山縣正式開工。潘口抽水蓄能電站是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項目和湖北省抽水蓄能“十四五”規劃重點實施項目,也是十堰首個核準并開工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該項目對十堰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力發展風光水一體清潔能源綜合開發基地,不僅能在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上發揮巨大作用,也能為十堰建成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貢獻力量。”李永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