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十堰日報)記者 彭飛 紀楓波 特約記者 郭軍 報道:3月23日,一場春雨沐秦巴。竹溪縣城,云霧繚繞,繁花似錦,宛如仙境。
當晚7時許,竹溪縣發改、文旅、林業、自然資源和規劃等縣直單位負責人,早早來到縣發改局一號會議室。
竹溪縣兩山生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旭培一只腳剛踏進會議室,就看到會場座無虛席,感嘆道:“聽說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專家來了,我提前10分鐘到的,沒想到比我積極的人這么多!”
能容納30人的會議室,燈火通明,氣氛熱烈。電子顯示屏上顯示:“中科院專家團隊來溪調研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部門座談會”。專家團隊的成員剛步入會場,掌聲瞬間響起,久久停不下來。
“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徐衛華、博士張小標、博士胡雄蛟、博士趙磊等專家蒞臨竹溪……”晚7點半,座談會準時開始,會議主持人、竹溪縣副縣長嚴小輝率先發言,詳細介紹該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情況。
“2021年12月28日,我縣成立湖北省第二個、十堰市首個‘兩山平臺’,組建了‘兩山’創新實踐工作專班,明確了自然資源摸底調查、價值評估、確權流轉、項目策劃等工作流程。”嚴小輝介紹情況,徐衛華等專家邊記錄邊與之交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在全國尚屬起步階段,沒想到竹溪已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1.0時代步入2.0時代。”
竹溪縣發改局局長彭金枝連忙補充道:“2019年,我縣就聘請北京林業大學開展生態資源評估和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工作,完成了全省首個 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報告,全縣GEP達6000多億元。”
話音剛落,四位專家不約而同鼓掌點贊。
“感謝專家的鼓勵。”嚴小輝接著說,“竹溪是中國有機茶之鄉,茶園規模達32萬畝。為支持主導產業發展,我們‘兩山平臺’已與龍井種植專業合作社、四點靈茶業公司等27家茶葉種植加工企業簽訂生態資源存放開發協議,將碎片化、分散、閑置的茶葉資源、茶業資產進行規?;諆?、專業化整合、市場化交易,推動生態資源轉化成生態資本。”
“竹溪,擁有82.6%的森林覆蓋率,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中國天然氧吧,生態資源富集。如何讓綠水青山有顏、有價、有市?唯一的路徑就是深入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趙磊博士說。
“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個系統的創新工程,要在摸清生態資源家底的基礎上,科學估價、公開交易、深度開發。”徐衛華表示,“今天的座談會是近年來開得最輕松、最有收獲的一次。”
不知不覺,時針已指到晚上10點,屋外雨滴拍打著窗戶,屋內的氣氛依舊熱烈。
縣林業局參會人員徐勇因坐在會議室后排,遲遲沒搶到話筒發言,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急得立即舉手站起,“搶”來機會向專家請教林業碳匯相關問題……
張小標博士結合國際、國內林業碳匯交易情況一一解答。
參會的縣直部門負責人深切感受到,專家團隊帶來的經驗和理念,與竹溪縣推動生態價值實現的思路高度契合。該縣縣委書記柯尊勇曾多次提出,要充分發揮獨特的山水、優質的生態、厚重的人文、富集的資源優勢,不斷提升“綠水青山”顏值和“金山銀山”價值。
“下一步,我們要大力爭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項目,建立‘兩山’大數據云平臺,積極創建‘兩山’實踐先行試點基地、‘兩山’實踐先行試點企業,全面延伸農旅產業鏈,構建完整的林權、碳匯、水權、用能權、排污權、森林覆蓋率等資源權益指標交易體系……”兩個多小時的座談會,讓該縣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工作思路越發明晰、共識更加凝聚。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好一場春夜“喜雨”,沁人心田,暖意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