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十堰日報)記者 紀楓波
三月春風處處暖,雷鋒精神代代傳。三月,是學雷鋒月。放眼十堰,從街道、廣場到鄉村,映入眼簾的是學雷鋒志愿服務隊的一面面隊旗、一條條橫幅和“小紅帽”們忙碌的身影。他們中有黨員干部,有普通職工,有在校學生。大家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將雷鋒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幫助他人、快樂自己,樹立起歷久彌新的思想道德標桿。
暖流涌動,雷鋒精神薪火相傳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比春風更暖的,是到處洋溢著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3月5日上午,由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團委、團市委、市創文辦主辦的“學習二十大志愿新時代”2023年十堰市共創美好社區“志愿公益集市”在張灣區青年廣場開市,掀起了我市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高潮。
在高鐵十堰東站站前廣場,“生態十堰·綠色家園”義務植樹活動如火如荼開展。全市2000余名干部群眾揮鍬鏟土、扶苗澆水,栽植各種苗木6000余株。十堰日報社25名黨員干部職工植樹近60株,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增添新綠。
3月10日,由市醫保局黨員干部、市西苑醫院專家團隊組成的志愿服務隊深入張灣區紅衛街道動力新村社區為空巢老人送溫暖、送健康。
3月18日,張灣區漢江路街道七里社區“蒲公英愛心家園”公益輔導班開班,“溫暖365天”志愿服務隊20余名志愿者充當“代理家長”,輔導45名留守兒童完成作業。“蒲公英愛心家園”已成為孩子們的第二課堂。
新時代的“雷鋒”是哪些人?他們是教書育人的老師,是退休不褪色的黨員干部,是意氣風發的學生,是妙手仁心的醫生……走在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路上,他們每個人都是一面旗幟。
活動豐富,志愿服務深入人心
志愿服務精神是城市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是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攻堅之年。全市各地各單位組織黨員干部身體力行傳遞時代正能量,持續擦亮志愿服務品牌。
3月3日,由共青團茅箭區委、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文聯主辦的“青春有你‘志’在茅箭”暨“傳承雷鋒精神弘揚時代新風”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在賽武當廣場開展。100余名志愿者免費為附近居民提供義診、小家電維修、急救科普、愛心剪發等便民服務,深受群眾歡迎。
鄖陽區舉行“學雷鋒志愿服務月”啟動儀式,組織志愿者到柳陂鎮龍韻村開展義診、理發、文藝演出、環保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
3月5日,竹溪縣舉辦“愛心集市”,組織“8+N”志愿服務隊在城關鎮西關社區開展以“弘揚雷鋒精神共創文明城市”為主題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忙得不亦樂乎,群眾盡享實惠便利。
“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3月20日,竹山縣溢水鎮退役軍人服務站聯合鎮民政辦開展學雷鋒活動,志愿者們帶著牛奶、紅棗等慰問品,帶著關愛老人的赤誠之心,為福利院孤寡老人送去歡樂。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市圖書館“紅色文藝輕騎兵”小分隊走進十堰經開區消防救援大隊,開展“踐行雷鋒精神加強作風建設”志愿服務活動,為消防官兵送去精選圖書2000余冊。
擦亮品牌,文明實踐落地生根
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
3月8日,全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暨“紀念學雷鋒60周年”座談會在市創文辦舉行。會議明確,各地各部門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動新時代學雷鋒活動不斷拓展內容、創新形式、豐富載體,將其融入精神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社會治理、日常生活等各種場景,用雷鋒精神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市志愿服務聯合會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市注冊志愿者79.2萬人,志愿服務組織5745個。全市圍繞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30個實踐所、1930個實踐站,組建理論政策宣講等8+N志愿服務隊伍4200余支,設計志愿服務項目3000余個,累計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3.7萬場次。
“愛心存折”等志愿服務工作機制引入“兌換”概念,以服務換服務,讓愛心從“單向流動”轉向“雙向循環”……從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到文明出行、鄰里守望,百姓若有所需,“紅馬甲”必有所應。“文明勸導周”“志愿服務網格化”等一系列志愿服務制度的建立完善,使全市志愿服務活動有據可循、有章可依、常態長效。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點點微光,聚而成炬。雷鋒精神在十堰如春潮般涌動,一浪高過一浪。廣大志愿者正用崇高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以能力作風建設激發干事創業熱情,為十堰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