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車輛工廠裝配線上,每兩分鐘就有一輛東風車下線。
秦楚網-十堰頭條訊 記者 紀楓波 報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不久前發布的《中國商用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系統闡述了2021年全球商用車產業發展情況、發展趨勢,商用車各車型發展情況以及未來展望。
在國內,2022年商用車市場仍面臨全球疫情反復、外部環境復雜、經濟波動、治超治限常態化等因素影響,市場由“增量競爭”轉變為“存量競爭”,且隨著股比放開政策的實施,國際車企加緊布局中國市場,國內商用車企業面臨嚴峻挑戰。同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技術快速發展,產業格局不斷被重塑,為商用車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商用車向著高端化、輕量化、電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未來商用車的技術方向,主要集中在智能體系節油、新節能綠色動力總成、輕量化電動化、新能源、智能駕駛、新材料、智能底盤、車聯網、高可靠長壽命、后處理十大核心技術領域。
十堰因車而建、因車而興,經過50多年的艱苦創業,已形成了以汽車工業為主導,裝備制造協調發展的汽車產業生態,汽車工業產值突破1500億元,占全市工業的比重為55%左右,汽車產量突破62萬輛。
2022年十堰汽車產量31.23萬輛。其中乘用車14.43萬輛,同比增長25.4%;商用車產量16.8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10.6輛,同比增長79.7%,出口7.4萬輛,同比增長93%;全市汽車制造業產值1090.4億元。2022年全市汽車工業產值占全省比重16.7%,汽車工業產值位居全省第三,產量居全省第二。
十堰汽車產業優勢主要有五個:一是汽車制造業基礎扎實。整車生產資質企業11家,產能達到100萬輛,年均汽車產量達到56萬輛,其中中重卡產量占全國市場15%左右,隨車起重運輸車全國第一,綠色噴灑車全國第二。二是汽車裝備發展靠前。擁有全國車企唯一的汽車裝備設計、生產制造商。三是零部件產業較為完善。零部件配套企業100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達到431家,整零比達到1:1.07。四是東風實力排名靠前。東風零部件集團全國零部件企業排名第12位,國際零部件企業排名第88位。五是新能源乘用車汽車出口全國第二(2022年全年出口6.5萬輛,排名第一特斯拉近29萬輛,排名第三比亞迪5.6萬輛)。
“十堰造”新能源汽車暢銷歐洲市場,圖為生產線忙碌的場景。
當前,汽車產業正在經歷重大變革,各種前沿技術層出不窮。在汽車產業發展方面,十堰新一屆市委市政府確定以新能源與智能網聯為主攻方向,構建“3十3〞汽車發展體系,即:做大做強三個產業集群(“武襄十隨”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集群、國家級商用車制造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打造三個產業基地(國際一流的商用車生產基地、全國一流的軍車和高端應急裝備車輛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新一代汽車零部件基地)。到2025年,全市汽車產值達2300億元(含裝備制造業300億元),汽車產量達到7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占比達到35%,L2級輔助駕駛車型滲透率提升至50%,產業特色和競爭優勢顯著提升。
主要目標:一是以商用車為主的整車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商用車產量達到32萬輛,其中,新能源商用車產量突破5萬輛,專用車達到16萬輛。二是構建安全、高效、可持續的汽車零部件譜系。零部件產值達到900億元,整零比達到1:1以上,汽車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達到70%,汽車領域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達到300家。三是建設跨界融合的汽車產業生態。帶動汽車裝備產值300億元,產業基金規模突破100億元,健全汽車后市場綜合服務體系。建設以應用場景為引領、以需求為導向的充換電、智能交通基礎設施體系。
圖為3月27日,東風商用車出口非洲的200輛新汽燃油牽引車發車現場。
發展路徑:一是鞏固提升以商用車為主的整車發展,大力發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商用車,建設一流的軍車生產基地,推動專用車高端化發展,壯大乘用車產業規模;二是構建完善的零部件供應鏈體系,加快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轉型,培育和引進電動化、智能化零部件企業,完善零部件產業鏈支撐體系。三是優化融合集聚的汽車產業生態,推動汽車產業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與城市協同發展,加快培育新興汽車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