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鄖縣人”3號頭骨化石已運抵北京,將深入開展修復與研究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方勤接受央視新聞采訪
3月27日,在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現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方勤在接受央視新聞直播采訪時稱,日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將“鄖縣人”3號頭骨化石運抵北京,交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進行室內修復和研究。
“鄖縣人”3號頭骨化石2022年5月發現于湖北省十堰市學堂梁子遺址,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開展考古發掘,順利提取出土。專家指出,相較于30多年前出土的“鄖縣人”1、2號頭骨,3號頭骨保存更加完好,直立人形態特點更明確,是迄今歐亞內陸發現的同時代最為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鄖縣人”3號頭骨因形態基本正常,所能提供的性狀信息更豐富,為探討東亞古人類演化模式、東亞直立人與智人演化關系等重大課題提供了關鍵的化石證據,是中國百萬年人類史的重要實證。
3月17日,“鄖縣人”3號頭骨化石交接儀式在北京舉行,國家文物局要求,要加強多學科合作,深入論證年代、演化特征及文化內涵;嚴格落實保護措施,科學規范保護修復,確保頭骨化石安全;構建開放科研平臺,匯聚全球力量聯合攻關,引領國際考古合作與文化交流。
方勤透露了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和多學科研究方向:借助中科院先進設備、儀器,及國內大科學裝置進行實驗檢測、分析,開展“鄖縣人”3號頭骨的CT掃描、修理與研究,同步開展古蛋白和可能的古DNA提取等;繼續在考古發掘現場,對其它遺物和遺跡現象進一步清理、觀察、研究;繼續開展包括古動物學、沉積學、埋藏學、微痕觀察等在內的多學科、多實驗室的檢測實驗分析和研究。
“鄖縣人”3號頭骨化石(考古隊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