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晝夜溫差大,容易引發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有些人圖方便,在家隨便找感冒藥吃,結果病情反而加重。國藥東風總醫院呼吸內科病區主任石明提醒,感冒分為多種類型,市民不要隨意吃藥,最好到醫院接受正規診療。
秦楚網訊(十堰日報)記者 楊天嬌
自行吃感冒藥沒效果
醫生一看吃錯藥了
“上周,我出現流鼻涕、咳嗽、渾身乏力等癥狀。為了盡快緩解癥狀,回家后喝了三九感冒靈顆粒等五六種感冒藥,可效果并不明顯。”市民趙先生說,后來他實在難受,就到社區醫院做了檢查,醫生對癥開藥。服藥兩天后,他的感冒癥狀明顯減輕,身體逐漸康復。“別小看感冒,得病了還是要找醫生看,才能對癥治療。”趙先生感慨道。
日常接診中,石明也碰到一些吃錯藥導致病情加重的感冒患者。“他們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并伴隨發熱,就誤以為自己得了流感,在家服用奧司他韋。后來他們就診,我一看多是普通感冒。”石明說,對于普通感冒、流感,很多市民都分不清楚,得病之后自行服藥很不合適,不僅不能緩解病癥,還有可能因為亂吃藥給身體造成傷害。
“一般而言,流感癥狀主要是高熱、畏寒、寒戰,多伴有肌肉關節酸痛、乏力等全身癥狀。如果患者出現這些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接受流感病毒核酸或抗原檢測,確診為流感后再對癥用藥。”石明解釋說。
“季節更替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但并不是所有發熱都意味著得了流感。如果患者確診為流感,在發病后48小時內服用奧司他韋,能夠顯著降低流感重癥和死亡的發生率。其他病毒感染,服用此藥并無效果。”石明說,奧司他韋作為處方藥,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市民不必囤積此藥。
普通感冒5到7天可痊愈
切忌多種感冒藥一塊吃
生活中,如果出現發熱、鼻塞、流涕等感冒癥狀,該如何正確用藥呢?
石明介紹,感冒是一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70%—80%由病毒引起,其中以鼻病毒最為常見。早期表現為明顯的鼻部癥狀,如噴嚏、鼻塞、清水樣鼻涕,也可表現為咳嗽、咽干、咽癢、咽痛或灼熱感。若癥狀嚴重,還會引起發燒、頭痛。
在沒有并發癥的情況下,感冒發展到一定程度會自行好轉,一般5—7天就可痊愈。一旦出現感冒癥狀,可以服用對應的藥物。“如果發熱,體溫在38.5℃以下,可使用物理降溫;若體溫較高,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如果出現鼻塞、流涕等癥狀較輕的患者,可以先用生理海鹽水沖洗鼻腔,緩解鼻塞,同時可以根據說明書選擇對癥的非處方藥。”
一些患者為了讓感冒快點好,多種感冒藥一塊吃。石明表示:“這是一種危險的行為。”不同的感冒藥可能含有相同的藥物成分,容易造成一種藥物成分重復服用。如果超過正常用量,將會帶來不良反應,從而影響肝腎功能。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許多感冒藥中都有退熱藥成分,因此,感冒藥不適合和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對乙酰氨基酚等這些退熱藥聯用。
鏈接
處方藥需在醫護人員指導下服用
處方藥,是指由醫師開具處方,用于治療已經確診且病情較重的疾病,需要在醫師、藥師、護士監督下使用的藥品。
非處方藥,是不需要醫師診斷和開具處方,消費者可以依據自己掌握的醫藥知識,并借助藥品說明書,對小傷小病進行自我診斷和選用的藥品,簡稱“OTC”。
國家對非處方藥標識的樣式、位置都做了相應規定。非處方藥的專用標識圖案分為紅色和綠色,紅色專有標識用于甲類非處方藥,綠色專有標識用于乙類非處方藥。日常生活中,非處方藥的適用人群更廣,副作用相對較少或者較輕,藥性更加溫和,特點是安全有效、穩定和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