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邵華:商用車產業技術進入高質量轉型發展關鍵期
2023年3月28日-29日,首屆中國商用車論壇在湖北十堰舉辦。本屆論壇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湖北省經信廳、東風公司和十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應變 求變 謀變——共創商用車發展新局面”為主題,共設“1場閉門峰會+1個大會論壇+4個主題論壇”,旨在聯合能源、交通、信息等各方力量,共同探討商用車產業發展趨勢,推動商用車高質量發展。其中,在3月29日上午舉辦的“開幕式暨大會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發表精彩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時在中春,陽和方起,作為本次論壇主辦方,我向遠道而來的各位嘉賓,同仁表示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全程,在全國兩會結束之際,非常高興與各位行業的專家大佬齊聚十堰,尋變丹江口,問道武當山,共創商用車發展的新局面。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商用車產業技術進入高質量轉型發展關鍵期”。
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介紹。大家都知道公路運輸覆蓋面最廣,也最為靈活方便,好比人體中的毛細血管,承擔著全社會70%的客貨運量,在我國交通運輸中一直占據主體地位,商用車作為我國公路運輸的核心裝備,就像紅細胞一樣不可替代。同時,商用車產業規模巨大,涉及領域廣泛,承載著制造強國和民生重任,有利促進國民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我國商用車產業起步早,發展時間較長,是汽車工業最早進行重點突破的產品領域。新中國成立后生產第一輛汽車就是商用車,中國一汽,東風公司等國內大型汽車集團也都是由商用車發展而來。從一汽奠基開始算起,我國商用車產業已經走過了70年的風風雨雨,70年來我國商用車在自主創新中發展,已經建立覆蓋全產業鏈研發、制造、銷售服務能力,形成種類齊全,配套完整的產業體系,新世紀以來經過市場競爭、體制改革、合資合作、技術引進、自主創新發展,以及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商用車企業逐漸做大做強,產品在安全、環保、動力、經濟、舒適和可靠性等技術指標上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新能源和智能網聯商用車也取得了重要進展,中國品牌在國內市場牢牢占據行業主導地位。商用車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能夠充分反映國家經濟運行質量和經濟活躍度,2021年到2022年,中國商用車市場經歷了劇烈的波動,受到疫情跌宕反復、國際地緣政治沖擊加劇、經濟疲軟等影響,疊加了2020年到2021年嚴重的需求提前透支,商用車市場出現斷崖式下滑,全年銷售330萬輛,其中客車41萬輛,貨車289萬輛,行業進入了深度調整。
隨著汽車主管部門對于事中事后監管加強,對于超限超載行為進行嚴格查處,同時物流企業對于運輸效率的追求,公路運輸車輛逐漸向重型車轉變,運輸需求不變的情況下,效率提升,噸位增加也將逐步壓縮貨車的市場總量,同時高速鐵路、航空、地鐵、私家車的發展,客運市場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公路客運規模逐步萎縮,客車市場年年下滑。
總體來看,我國商用車行業已經進入新一輪的調整周期,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結束,存量競爭的階段已經開啟,各大商用車企業也在積極轉型和自我調整,迎合運輸市場對效率、效益的追求,不斷降本增效和戰略轉型。同時,在雙碳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驅動下,商用車企業重點尋求新的市場和業務,積極投入電動化和自動化轉型,加快轉型升級,尋求新突破,探索新機遇。謀求高質量發展成為新階段的主題。
在雙碳戰略目標的指引下,汽車向綠色低碳方向邁進,新能源商用車已經成為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國家高度重視新能源商用車,陸續出臺規劃、補貼、示范試點等多項鼓勵政策,新能源汽車迎來了快速發展。2022年,在國內商用車市場需求放緩、低位運行的態勢下,新能源商用車市場擺脫國補退坡的不利影響,在能源轉型,路權開放及換電技術發展驅動下,累計銷售33.8萬輛,同比增長78.9%,新能源貨車穩步提高,增長翻倍,呈現出市場規模和發展質量雙提升的良好局面,是提振市場大盤的重要力量。新能源商用車突破10%的滲透率的關鍵節點,預示著行業將從政策驅動逐步邁入商業模式新階段,未來數年如同乘用車一樣迎來需求爆發期。在政策和市場雙重驅動下,我國商用車企業根據不同換電、充電、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技術路線的特點,結合不同產品類型,不同運營場景,探索換電重卡、融資租賃、運力服務等多種商業模式,有利促進新能源商用車滲透率不斷提高,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賽道。如果說電動化是汽車轉型升級的上半場,智能化就是轉型升級的下半場,我國高度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從頂層設計,戰略布局和發展規劃系統性推進相關工作,各政府部門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推動智能網聯化汽車產業落地,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初步建立能夠支撐低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在國家級測試示范區的支持下,各地積極推動自動駕駛商用車的落地化應用,在特定區域內的自動駕駛區域及法規日趨成熟,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智能網聯商用車成為行業發展的新機遇,自動駕駛在不同運輸場景中的發展進程是不盡相同的,路況復雜的城市運輸對自動駕駛的要求較高,應用難度較大,相比來說長途高速運輸或特定封閉、半封閉場景如礦區,港口,干線物流等運營場景因路況相對簡單,對自動駕駛的要求相對較低,且長途運輸對駕駛員消耗較大,智能駕駛輔助可以有效降低減少駕駛疲勞度。同時提高安全性,因此在特定封閉,半封閉場景對自動駕駛技術的需求更加強烈,自動駕駛技術更加容易落地。
同時,得益于云計算、AI、物聯網等大數據技術的誕生成熟,商用車車聯網得以迅速發展,不同于乘用車對物聯網的需求主要提高駕駛體驗,商用車的網聯化需求主要體現在提高效率、安全、降低成本等方面。商用車車聯網的發展將產生海量數據,進而推動車輛物流的數字化,基于大數據技術,車企可以為客戶提供包括智能卡車車隊,最優路線規劃,智能貨運等服務性產品,為企業提供新的利潤源,成為各企業十分重視的新業務。
近幾年,隨著中國商用車市場逐步成熟和企業實力不斷壯大,企業越來越注重全球化戰略,積極拓展海外市長的發展和機遇,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商用車發展產品力和品牌力逐步提升,海外市場認可度增強,迎來了出口的黃金期。2022年我國商用車出口58.2萬輛,同比增長44.9%,其中客車出口6.3萬輛,同比增長22.2%,貨車出口51.9萬輛,同比增長48.9%,各企業已經從簡單的國際貿易逐漸向屬地化銷售經營轉變,但整體來看,我國商用車對國內市場依賴度依然高達83%,距離國際頭部企業仍有較大差距。
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以及一帶一路深入推進,將給國內商用車出口帶來更加開放,更一體化的市場,未來中國商用車海外市場的發展十分值得期待。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對商用車行業發展的一些思考。
近些年隨著智能化、網聯化和綠色化快速推進,商用車與物流服務融合發展,商用車產業的價值鏈逐漸后移,企業由單純提供產品逐漸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系統解決方案轉變,數據服務、網聯服務、自動駕駛服務、車隊管理、交換電服務、軟件服務將成為行業新的利潤增長點。作為制造起家的主機廠,未來是否定位為制造型企業,如何進行服務化轉型,是否要轉型成為服務型企業,這值得我們思考。
新技術的出現催生大量新的商業模式,構成了全新的商業生態,服務逐步在新生態中占據核心地位,隨著新生態的逐步豐富,玩家逐漸增多,主機廠的主導作用逐漸削弱,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的車企有淪為代工廠的風險,這也值得我們主機廠警惕。
值得注意,隨著新能源技術、自動駕駛技術、車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產業鏈逐漸擴大,產品開發呈現出投入高、路線多、難度大、更新快的特點,整車與零部件協作,硬件與軟件融合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產業鏈擴大過程中如何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及跨領域企業的合作,如何去推動交互研發,協同采購,智慧平臺建設,智能網聯數據交換等工作,打造產業新生態,值得行業企業思考和交流討論。
商用車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不斷調整的汽車產業政策中,商用車占有非常重要的成分,因此,我國商用車行業與政策的關聯度,敏感度一直非常強,商用車產業也在持續不斷的按照國家大政方針進行創新和提升,因此進一步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又顯得極為重要。對于新能源商用車后補貼時代,仍然需要政策推動新能源商用車發展,如商用車積分、路權、示范試點、加快淘汰落后燃油車等。對于自動駕駛,建議適時啟動自動駕駛立法,推動自動駕駛法律保障體系的構建和完善,促進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對于數據交易,希望出臺數據相關法律和政策,支撐交通運輸數據交易平臺建設,促進數據流通,推動交通運輸數字化建設。對于海外出口,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政策,推動沿線國家地的產品準入政策與我國協同。值得注意的是,產品的合法合規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石,加強行業管理,推動行業規范化,避免“劣幣驅逐良幣”是我們行業發展必須持之以恒的堅持。
各位朋友們,從最近兩個多月的情況來看,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企穩回升態勢,消費進一步釋放,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李強總理用八個字概括,就是“長風破浪,未來可期”,我相信我國商用車行業也將很快走出陰霾,穩步回升到平穩發展的新階段。
最后,再次歡迎各位嘉賓蒞臨首屆中國商用車論壇,謝謝。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