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十堰日報)記者 紀楓波 實習生 聞書敏 張慧 報道:3月29日,記者從市經信局了解到,我市以新能源與智能網聯為主攻方向,全力構建“3+3”汽車發展體系,力爭到2025年,全市汽車產值達2300億元(含裝備制造業300億元),汽車產量達7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占比達到35%,L2級輔助駕駛車型滲透率提升至50%,產業特色和競爭優勢顯著提升。
“3+3”汽車發展體系,即做大做強三個產業集群(“武襄十隨”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集群、國家級商用車制造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打造三個產業基地(國際一流的商用車生產基地、全國一流的軍車和高端應急裝備車輛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新一代汽車零部件基地)。主要目標為:一是以商用車為主的整車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商用車產量達到32萬輛,其中,新能源商用車產量突破5萬輛,專用車達到16萬輛。二是構建安全、高效、可持續的汽車零部件譜系。零部件產值達到900億元,整零比達到1:1以上,汽車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達到70%,汽車領域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達到300家。三是建設跨界融合的汽車產業生態。帶動汽車裝備產值300億元,產業基金規模突破100億元,健全汽車后市場綜合服務體系。建設以應用場景為引領、以需求為導向的充換電、智能交通基礎設施體系。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市將鞏固提升以商用車為主的整車生產,大力發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商用車,推動專用車高端化發展,壯大乘用車產業規模。構建完善的零部件供應鏈體系,加快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轉型,培育和引進電動化、智能化零部件企業,完善零部件產業鏈支撐體系。優化融合集聚的汽車產業生態,推動汽車產業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與城市協同發展,加快培育新興汽車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