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湖評論:用好調查研究的“傳家寶”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大興調研之風,不斷增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這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我們要切實運用好、落實好,做大做強黨的發展改革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斷增強民生福祉。
厚植民生情懷,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群眾是歷史的書寫者,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深入基層一線,要清醒認識到群眾路線是做好調查研究的基本前提,只有與群眾交朋友,認真傾聽群眾的呼聲,群眾才會說心里話,說實話,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基層實際,獲取一手資料,原始數據,進而便于更好地找到問題,找準問題。要甘當小學生,主動拜群眾為師、拜人民為師,降低身段,放下“官架子”,多向群眾學習,與基層群眾“面對面”接觸、“零距離”溝通。要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針對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事問題入手,與群眾深入交談,敞開心扉溝通,了解群眾所思所想,自覺做到急群眾所急、盼群眾所盼、憂群眾所憂。做好調查研究,既要聽牢騷話,也要聽悅耳話,不能只聽漂亮話,不聽吐槽話,否則調研難以取得實效。
鍛造優良作風,堅持求真務實的好作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毛主席曾說過“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所以做好調查研究要有實踐精神,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聽到風就是雨,更不能坐在車里逛一逛、嘴皮子上說一說,只聽匯報不入田間地頭,搞調研必須拒絕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要敢于穿山越嶺察民情,善于爬山涉水聽民聲,真正深入最艱苦、最實際的基層一線。要堅持問題導向,在調研中不能遇到問題繞著走、碰到難題躲著走,不敢面對問題,更不敢解決問題,必須敢于直面問題,破解問題。搞調研也是一種黨性錘煉,不能為了怕出丑,選擇既定路線,搞作秀式調研,也不能追求數據好看,造“盆景”。好作風才能做好調查研究,才能更好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實現調研成果服務于群眾、服務于改革發展穩定大業。
強化成果運用,著力解決阻礙發展問題。國務院總理李強說過,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調查研究的本質在于解決問題,如果只調查而不研究,更不去解決問題,那么搞調查研究就是“花架子”,解決不了群眾的實際難題。運用好調查研究成果,在于能不能為當地發展指明方向、能不能解決群眾的問題。在推進地方發展中,一旦遇到困難、遇到矛盾,我們就要善于調研,把調研成果轉化為推動地區發展的強大力量。要善于處理好調研所獲取的材料,堅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找到關鍵信息,用好有效信息,認真思考、深入綜合分析,將調研結果系統化。要善于運用好調研成果,及時作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為制定具體措施,做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總之,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我們要一以貫之用好黨的“傳家寶”,在工作中遇到難題,必須深入一線主動調研,拿出“拼搶實”作風,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集中精力解決難題,推進工作取得新成效。(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