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rgapp"><menu id="rgapp"></menu></object>
  • <big id="rgapp"><nobr id="rgapp"></nobr></big><th id="rgapp"><option id="rgapp"></option></th>

  • <code id="rgapp"><small id="rgapp"><track id="rgapp"></track></small></code>
  • <th id="rgapp"></th>
    <strike id="rgapp"><sup id="rgapp"></sup></strike>
    <tr id="rgapp"></tr>
    新聞 政務 黨建 視頻 圖片 社區 評論 旅游 電商
    客戶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數字報

    十堰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系列報道之創建篇 | 爭創典范勇攀高峰

    時間:2023-04-06 07:16    來源:十堰日報  字體:  打印  播報

    秦楚網訊(十堰日報)記者 余杰 葉楚榕 報道:“環境更美了,秩序更好了,我們實實在在享受到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新成果。”我市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帶給市民滿滿自豪感與幸福感,贏得市民交口稱贊。

    人,因文明而美;城,因文明而興。

    2020年榮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后,我市吹響了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號角,320萬十堰人民懷揣創建決心、邁出鏗鏘步伐,一場更高標準的文明創建活動在這片熱土上蓬勃開展。

    培育涵養文明新風

    生活的細節之處,反映著城市治理的精度。

    曾經,因共享單車亂停亂放,我市首次對相關運營企業開出罰單,同時將17名不文明騎行者納入“黑名單”,3個月禁止使用共享單車。

    這是我市深入實施《十堰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市民文明素質的有力舉措。

    近年來,我市廣泛開展“扣好人生第一??圩?rdquo;主題實踐活動,推選出一大批青少年先進典型,激勵引導廣大未成年人見賢思齊、向上向善。2022年,我市評選“新時代好少年”10名,1人獲評湖北省“新時代好少年”。

    一個模范就是一座精神豐碑。全國道德模范劉學舉40余年義務贍養11位孤寡殘障老人,為他們構筑安享晚年的溫馨之家。在劉學舉善行和模范精神的感召下,一大批“劉學舉”在竹山縣涌現,一支支以劉學舉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務隊伍積極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引領更多人踐行孝老愛親美德。

    79歲的王金學15年“還油之路”的事跡在央視播出,網友們稱他為“信義油匠”;寒冬臘月,看到有人落水,漢江師范學院學生陳星天立即脫下外套,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展開營救……

    道德,是一種力量;好人,是一面旗幟。2022年,我市奮力建設“好人之城”,打造“一城山水、滿城好人”品牌,80人獲評“十堰好人”,2人上榜“湖北好人”,3人上榜“中國好人”,14人獲評“十堰市第八屆道德模范”。

    如今,武當山下,漢江河畔,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火熱行動正傳遞著城市溫暖、凝聚著發展力量、吹拂著文明新風。

    深入推進文明創建

    文明創建是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更是腳踏實地的民心工程。

    多年來,我市始終把為民惠民作為文明創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開展“五大突出問題整治”,累計整改公共設施硬件短板問題35599個,改造農貿市場30個、背街小巷586條、老舊小區及棚戶區905個,曝光不文明行為1.7萬余起。

    沒有文明的市民,就沒有文明的城市。走在大街小巷,井然有序是人們的最大感受。通過文明創建,亂穿馬路、亂搭亂建、違章停車、隨地吐痰等城市頑疾陋習得到有效治理。

    我市深化文明單位創建,創成20家全國、174家省級、661家市級文明單位。如今到各單位辦事,示范窗口、文明班組、行業標兵比比皆是,工作人員微笑多了,市民群眾獲得感強了。

    文明創建,決不能讓鄉村成為被遺忘的角落。我市把文明創建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創成20個全國、79個省級、512個市級文明村鎮,文明村鎮參創率達100%。

    近年來,我市累計評選市級文明家庭200戶、十星級文明示范戶220戶、最美家庭100戶,吳良紅家庭被命名為荊楚最美家庭,劉廷洲家庭獲評第十三屆全國五好家庭,王忠啟家庭、方必春家庭獲評全國最美家庭,張安明家庭獲評全國文明家庭。

    文明城市創建,將文明內化為城市發展基因,成為每個市民的行動,構筑起一座文明和諧的幸福之城。

    深化拓展文明實踐

    隨處可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潤物無聲,身邊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通文明創建“最后一公里”……群眾聚集在哪里,文明實踐陣地就建到哪里,文明實踐活動就開展到哪里。

    我市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重要作用,在全國率先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

    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級志愿服務聯合會,實現“全市志愿服務一張網”,注冊志愿者79.2萬人,志愿者活躍度位居全省前列。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城市最溫暖的底色。我市創新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現場拉練活動,涌現出一批典型,形成了一批經典文明會客線路(點),挖掘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

    伴隨著“人人參與創城、創城惠及人人”理念深入人心,遍地開花的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吸引越來越多市民群眾參與其中,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倡導文明行為、傳遞文明力量。

    翻過一山,再攀一峰。站在新起點,我市將錨定省委賦予的“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定位,緊緊圍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的“著力構筑精神高地”“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拓展全國文明城市矩陣”決策部署,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奮力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再創“仙山、碧水、汽車城”戰略優勢,為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 責任編輯:侯爽    新聞報料:8110110    版權聲明

    亚洲аv电影天堂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