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rgapp"><menu id="rgapp"></menu></object>
  • <big id="rgapp"><nobr id="rgapp"></nobr></big><th id="rgapp"><option id="rgapp"></option></th>

  • <code id="rgapp"><small id="rgapp"><track id="rgapp"></track></small></code>
  • <th id="rgapp"></th>
    <strike id="rgapp"><sup id="rgapp"></sup></strike>
    <tr id="rgapp"></tr>
    新聞 政務 黨建 視頻 圖片 社區 評論 旅游 電商
    客戶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數字報

    魅力湖北口 產業聚動能 ——湖北口回族鄉高質量發展記

    時間:2023-07-27 09:19    來源:十堰日報  字體:  打印  播報

    湖北關風光 通訊員 程傳澤 攝

    秦楚網訊(十堰日報)記者 馬會駿 李平 王立杰 紀楓波 曾雨 潘世新 賀厚銓

    鄉鎮名片

    湖北口回族鄉

    湖北口回族鄉位于鄖西縣境內西北邊陲秦嶺南麓,三面環陜,一面歸鄂,是湖北省唯一以“湖北”冠名的地方機構。1984年被省政府劃為革命老蘇區,1986年4月湖北口回族鄉正式成立。全鄉版圖面積251.62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112個村民小組,7217戶,22963人,有6個回族村。是湖北省5個回族鄉之一,十堰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也是重要的省級邊貿口子鄉鎮。

    詩意鄉村

    湖北口禮贊

    鄂陜風情拂邊關,

    天堂鳳凰嵯峨間。

    石林峰回過重巖,

    滿地煙嵐染山川。

    舉火燎天振泗峽,

    拓荒鋪綠繡家園。

    且將深情種厚土,

    錚錚風骨留大梁。

    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紅色文化廣場。

    “這里就是當年紅二十五軍軍部和鄂豫陜省委駐扎地。”7月22日,陜西陳先生一家在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游玩,駐足小新川村6組何家大院,瞻仰革命先烈,追尋紅色記憶。

    風云激蕩,歲月崢嶸。1935年1月19日,紅二十五軍主力由陜西洛南進入湖北口回族鄉的大、小新川一帶,播撒革命的種子。

    湖北口回族鄉是一片紅色的沃土。1932年冬,賀龍率領紅三方面軍西征過境這里;1934年10月至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在這里建立革命根據地、蘇維埃政權,組建游擊隊,舉辦干部培訓班,留下了眾多具有歷史價值的紅色遺址。1984年,湖北口回族鄉被省政府劃為革命老蘇區。

    行走在湖北口回族鄉,紅色元素隨處可見,紅色遺跡熠熠生輝,紅色故事歷久彌新。

    湖北關陳列館、坎子山紅色游步道、紅二十五軍小陽坡干訓點舊址、中共鄂豫陜省委舊址、中共鄂豫陜省委鄖西會議舊址……豐富的紅色文化和旅游資源,吸引著鄂陜周邊游客們追尋革命先烈的光輝足跡。

    湖北口是湖北省5個回族鄉之一,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23.8%。在紅色文化的浸潤和紅色基因的傳承下,這里黨群關系密切,回漢人民親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更值一提的是,這里先后產生了黨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胡安梅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魏登殿,黨的二十大代表翁新強。

    肥沃土地,能長出壯苗;紅色基因,會代代相傳。湖北口回族鄉黨委書記高南品說,“湖北口回族鄉是革命老區,這里有紅色基因;湖北口回漢一家親,這里民風淳樸、人杰地靈;湖北口人甘于奉獻,這里干群一心,英雄輩出是必然結果。”

    賡續精神血脈,擦亮紅色印記。近年來,湖北口回族鄉搶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大機遇,在鄖西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按照上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要求對中共鄂豫陜省委鄖西會議等4處舊址進行修繕復原。

    用紅色資源賦能鄉村振興。以紅二十五軍浴血奮戰的歷史背景為主線,湖北口回族鄉新建了“勝利的號角”游園、紅色文化廣場和湖北關、坎子山、三十六巖九棵樹、小新川等村15公里的長征文化歷史游步道,以及25公里紅軍道示范路等一大批紅色文旅項目,延長紅色旅游產業鏈,持續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東望楚,西望秦,湖北關雄踞鄂陜邊界。登上湖北關,兩地美景盡收眼底。

    湖北口回族鄉素有“秦之咽喉,楚之門戶”之稱。在古代,湖北關是重要的防御設施,軍事必爭之地。做實邊關文章,湖北口回族鄉深入挖掘境內邊關文化,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著力打造集紅色教育、邊關體驗、特色美食于一體的紅色邊關文旅示范帶。依托高山地區險峻自然景觀風貌,打造了3公里長的“重走邊關路”游步道,使其成為鄂陜兩省溝通交流的友誼之橋、回漢群眾團結互助的重要紐帶。

    每逢農歷二、五、八,鄰近的關防鄉和陜西茅坪鎮的群眾便來湖北口回族鄉集鎮趕集貿易,這種趕集傳統持續了五百多年直至今天。為保護和傳承“湖北口趕集”文化,方便鄂陜周邊群眾商貿交易,湖北口回族鄉2022年新建了占地6500余平方米的“鄂陜邊貿大集”。

    點燃“紅色引擎”,激活“邊關動能”。湖北口回族鄉持續“用好紅色資源”“弘揚革命文化”,挖掘邊關文化特色,努力建設和美鄉村,賦能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鋪展幸福畫卷

    湖北口回族鄉坎子山村掛壁公路。記者劉旻攝

    一草一木皆美景,美麗鄉村入畫來。

    7月22日,盛夏時節,記者沿著拓寬的掛壁公路前行,最終抵達平均海拔1500米之上的湖北口回族鄉坎子山村。

    走在村里,如在畫中。平坦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戶戶,座座民居整齊劃一,一塵不染的庭院令人賞心悅目,村民一張張淳樸的笑臉洋溢著幸福……隨處可見的新氣象,讓人很難想象,坎子山村曾經是無水、無路、無房、無地、無電的“五無村”。

    1975年,魏登殿從部隊復員回到家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修山路、建水窖、蓋房子、發展產業。如今,該村已發展出種植、養殖、加工、旅游、長效產業等五大產業,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1.1萬元左右。

    坎子山村的巨變,照見了湖北口回族鄉不斷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堅實步伐。

    湖北口回族鄉黨委書記高南品表示,該鄉堅持黨建引領,緊扣“黨建強、產業興、生態美、鄉風淳、農民富”的總目標,堅持“五共”理念,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修舊如舊、還原風貌”的總體原則,在全鄉范圍內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描繪出美麗鄉村新畫卷。

    該鄉把污水處理、道路硬化、庭院美化亮化等工作作為重點,全力推進坎子山村鄉村振興縣級示范村、龍王灘村鄉村振興鄉級示范村、三天門村等15個村鄉村振興村級示范點建設。

    美麗鄉村新圖景,帶來發展新動能。湖北口回族鄉圍繞中藥材、高山蔬菜、馬頭山羊、食用菌(香菇)、煙葉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溝域經濟和訂單經濟,形成了生態養殖、綠色種植、旅游觀光、民俗欣賞等產業經濟,使條條山溝流金淌銀,家家戶戶增收致富。

    同時,堅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資確定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一號工程”全力推進。截至目前,湖北口回族鄉已召開成功人士洽談會2次,成功簽約3個項目。其中,引進1家香菇深加工企業,并成立了鄖西駿耀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該企業預計年可出口創稅500余萬元,持續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湖北口回族鄉深入貫徹“共同締造”理念,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嚴格落實“有事請找我”工作機制,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共同締造幸福安寧的生活環境。該鄉實現了兩年以來無縣級以上信訪、無安全生產事故、無邪教組織的目標。

    湖北口回族鄉將持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推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推進“湖北口民族特色小鎮”建設,在創建“綠色生態先行鄉、紅色旅游示范帶”的道路上奮步疾蹄。

    特色產業奏響豐收樂章

    大新川村烤煙示范基地。

    炎炎七月,熱浪滾滾。湖北口回族鄉大新川村烤煙種植示范園,煙株青蔥挺拔、長勢喜人??緹煹乩?、農家小院,隨處可見農戶采收、編排煙葉的場景。

    “去年我種了50畝烤煙,毛收入18萬元。”隨著種煙大戶王功明第一爐煙葉開烤,大新川村烤煙陸續進入采摘、烘烤階段。

    今年35歲的王功明以前在外地一座金礦負責管理工作。2021年,他當選大新川村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帶動下,群眾積極發展烤煙特色產業。目前,大新川村烤煙種植面積已達1300畝、產值700萬元以上,煙農戶均增收11萬元。

    湖北口回族鄉山大人稀、林草豐茂,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鄖西馬頭山羊的主產區之一。

    “咩咩咩……”7月20日,天剛蒙蒙亮,湖北口回族鄉小新川村兩排標準化羊舍內傳出的羊叫聲響徹山谷。養殖場場主劉煥兵、劉煥春兩兄弟迅速起床,開始勞作。

    2018年,劉煥兵、劉煥春兩兄弟在鄉政府和縣煙草專賣局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獲得政策資金扶持,建成山羊標準化養殖場。次年2月,他們牽頭成立鄖西縣聯扶馬頭羊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年存欄馬頭羊600只,年毛收入達到40余萬元。

    坎子山村石林美景。記者劉旻攝

    離小新川村約半個小時車程的坎子山村,海拔1700米,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水土含硒、空氣干凈,常年平均氣溫只有11℃左右,是高山蔬菜的“適生區”。

    砍菜、剝葉、稱重、裝車……7月21日上午7時,坎子山村高山蔬菜種植基地里,農戶們忙得不亦樂乎。“今年雨水足,包菜圓潤飽滿,口感清甜。”站在自家菜地前,村民李定波高興地說,坎子山的高山包菜、土豆、玉米被中國綠色食品協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后,銷量明顯增長。

    湖北口回族鄉黨委書記高南品介紹,這兩年,全鄉因地制宜,依托獨特的資源優勢,進行區域化布局、科學化生產,創優品牌、提高效益,培育了以煙葉、畜牧、林特和蔬菜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據統計,目前,該鄉已發展煙葉產業3560畝,預計產值1290萬元;發展高山生態富硒土豆、包菜3500畝,預計年產值3000萬元。同時,發展五味子、金銀花等中藥材4760畝,飼養馬頭山羊和黃牛共30000頭,在11個村24個基地建設1822個香菇種植大棚,引進祥輝魔芋農產品深加工有限公司,年加工魔芋干1000噸、魔芋精粉600噸,帶動魔芋種植戶230余戶增收。

    “湖北口,金葉香,家家戶戶住樓房;湖北口,牛羊肥,共同富裕奔小康......”如今,行走在湖北口大山里,民房錯落有致,鄉道干凈整潔,產業蓬勃發展,村民的小康日子越來越紅火。

    ( 責任編輯:張黎黎    新聞報料:8110110    版權聲明

    亚洲аv电影天堂网无码